标签:
医学流感防治知识杂谈 |
流感防治知多少
青岛新阳光妇产医院 儿科 尹振尧
导读:入冬以来,我国流感发病又进入高发期,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因此,人们有必要知道,有关流感病毒,流感流行病学,重危流感病人,流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流感重要的并发症,流感疫苗,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等相关知识。现在重新整理,与流感防治有关的比较重要的25个问题在此发表,以便更好的对流感进行预防和治疗。因为介绍的问题较多分2次发表。(之一1~12)
1,流行性感冒病原学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
到目前为止,甲型流感病毒根据血凝素(H1-18)和神经氨酸酶(N1-11)抗原不同区分为若干亚型,共135种亚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度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2、流感流行病学
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流行性
流感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变异而导致流感不断的流行。流行季节新的亚型产生时则可出现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一般3至4年一次小流行,10至15年一次大流行。乙型、丙型流感周期性不明显。流感的传染性很强。
3、流感的流行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显示,全球每年约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感,导致全球300万~500万住院病例和25万~50万死亡。我国每年有约有6500万~1.9亿人感染流行性感冒。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例如1918~1919年的大流行中,全世界至少有2000万~4000万人死于流感。甲,乙型流感病毒有H及N抗原,而丙型流感病毒则缺乏N抗原,此二种抗原(H,N)
4、流感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5、流感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1条或1条以上):
(1)妊娠中晚期妇女。
(2)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3)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
(4)伴有器官功能障碍。
6、流感治疗
(1)一般治疗
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可采用鼻导管、开放面罩及储氧面罩进行氧疗。
(2)抗病毒治疗
近几年在美国,日本上市的新药巴洛沙韦,只需服用一次的剂量就可在一天内治愈流感。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不超过48小时的无并发症的急性流感患者。
(3)重症病例的治疗
(4)中医治疗
7、流感治疗中注意的问题
(1)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时机
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应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如果发病时间超过
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病时间不足48小时,为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也可以抗病毒治疗。
(2)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3)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等时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4)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8、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流感患者?
关注高危人群
所谓高危人群就是更容易发生重症流感的人群,如果这些人在流感季出现超过39℃的高热,需要及时就诊。
(1)
(2)
(3)
(4)
关注发热变化
发热,尤其是超过39℃高热是流感的突出表现,重症患者往往表现为高热持续时间长(口服退热药退热不明显,呈持续状态)。所以如果高热超过2天不缓解,还是尽快去医院就诊吧。
关注呼吸道症状
重症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流感病毒引起重症肺炎的特点为病变进展特别快,除了咳嗽等表现外,患者可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喘”、
9、重症流感哪些情况注意是否并发心肌炎?
冬春季流感高发的季节,暴发性心肌炎病例明显增多。一旦出现“感冒”症状,合并明显的乏力、气促、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切不可耽误病情。
暴发性心肌炎的死亡率要比一般的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率还要高。及早治疗是逆转暴发性心肌炎的关键环节。如果有以下症状则要警惕自己是否患了暴发性心肌炎:
病毒感染症状: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为首发症状。许多患者早期仅有低热、明显乏力、不思饮食或伴有轻度腹泻,可持续3~5天或更长。
脏器受累表现:上述病毒感染症状后的数日或1~3周,发生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心悸、头昏、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症状,这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心脏功能障碍:为暴发性心肌炎的重要特点,部分患者迅速发生急性左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出现肺循环淤血的表现,如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焦虑不安、大汗、少尿或无尿等。
10、如何诊断流感?
有流行病学证据,流感
(1)主要临床表现
流感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2)实验室检查
(3)影像学表现
并发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儿童病例肺内片状影出现较早,多发及散在分布多见,易出现过度充气,影像学表现变化快,病情进展时病灶扩大融合,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征象。
11、流感需要与哪些病鉴别?
(1)普通感冒
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感染病原证据。
(2)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位。局部分泌物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3)其他下呼吸道感染
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可资确诊。
12、流感后咳嗽为何缠绵不休,如何处理?
为什么感冒后期总是伴随着一段迁延不休的咳嗽和流涕?首先是病毒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和炎症刺激;其次部分患者为过敏性咳嗽表现;最后病毒感染后3~4天,患者抵抗力下降,部分患者容易并发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呼吸道黏膜炎症反应,分泌物增多,导致反复咳嗽,流涕。有些患者夜晚睡觉时咳嗽加剧,这是感冒后的“上气道咳嗽综合症”,也叫“鼻后滴漏综合症”,主要是躺卧时鼻腔的分泌物容易回流刺激气道,所以,早晚咳嗽特别明显。还有部分患者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因感冒而诱发。
感冒后咳嗽不一定是坏事,咳嗽是人体为了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对人体健康有利。因此,不要盲目止咳。医生根据病情,选择给与适当止咳药物或雾化吸入方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