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H7N9禽流感疫情在我国多地不断有新发病例报告,引起人们对流行性感冒病毒的高度关注,本文对人流感与禽流感的区别及禽流感H7N9的治疗做简单的介绍。
人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最早1933年由英国人发现。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感染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类只是针对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将禽流感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称作甲型流感病毒。
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流感病毒还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亚型。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类以外,还可以感染禽、猪、马等动物;乙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丙型流感病毒在人和猪中都有流行。根据病毒基因进化研究推论,所有哺乳动物中的流感病毒均来源于禽流感病毒。不同动物流感病毒的基因进化率不同,人甲型流感病毒HA及NA基因进化最快,禽流感病毒则较慢。
甲,乙型流感病毒有H及N抗原,而丙型流感病毒则缺乏N抗原,此二种抗原(H,N)很容易发生变异,当出现小的量变时,产生新的流感病毒株,称变种,常导致局部小流行,一般2~3年发生一次。而当H、N发生完全质变时,产生新的亚型,往往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一般10~40年发生一次。抗原性一般稳定3年左右。经过一次或多次大流行后,人群对该型的免疫力逐渐提高,流行规模愈来愈小,发病减少不再发生大流行,一旦出现新变异毒株又可引起流行如此反复。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不如甲型明显,但也有因抗原变异而引起流行,以局部流行为主,约4~7年发生一次;丙型流感病毒则相当稳定常为散发。
人流感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通常由并发细菌性感染所致。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和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慢性气管炎和糖尿病等)患者。
禽流感病毒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N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等,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近日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H7N9这个病毒,其实早就存在,在全球的基因库中,登录了20株这样的病毒。不过,这些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在人身上分离出这种病毒,2013年我国从人身上分离出了3个毒株,是全球首次,而且是跨种间的传播,所以大家特别关注。对禽类的低致病性还可能意味着H7N9病毒是一种“沉默的传播者”——比H5N1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更难发现。后者能令成群野鸟或家禽丧生,因此要明显的多。
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本次人感染禽流感H7N9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迄今为止,尚未监测到H7N9流感病毒人传人的病例。禽流感H7N9发病症状
①早期症状:高热、咳嗽。②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③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④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⑤少数患者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
①年龄≥65岁。②合并严重基础病或特殊临床情况,如心脏或肺部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肿瘤、免疫抑制状态、孕产妇等。③发病后持续高热39℃左右。④淋巴细胞计数持续降低。⑤CRP、LDH及CK持续增高。⑥胸部影像学提示肺炎快速进展。目前没有针对H7N9的疫苗。推荐的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主要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①奥司他韦: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疗程5~7天,重症病例剂量可加倍,疗程可适当延长。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宜选择儿童剂型)。②帕拉米韦:重症病例或无法口服者可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成人用量为300~6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常规疗程5~7天,可根据临床需要调整。③扎那米韦:适用于7岁以上人群。每日2次,间隔12小时;每次10mg(分两次吸入)。不建议用于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患者。
注意:目前监测资料显示所有H7N9禽流感病毒对离子通道M2阻滞剂类药物: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不建议使用。
人类对禽流感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研究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中缺乏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除非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否则它很难侵犯人类,导致人与人间传播。人禽流感的发生,目前只可能是因接触的病禽而感染。人感染病毒的几率很小。
既往报道,全球甲型流感,死亡率达到6.4%左右;而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高达60%。人感染禽流感,一般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但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文/尹振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