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学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杂谈 |
分类: 传染病 |
导读:近日来,岛城儿科门诊小儿手足口病又开始流行,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再次提醒家长做好预防工作。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各地报告病例数呈明显增加趋势。近日,岛城儿科门诊小儿手足口病亦开始流行,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由于患者以婴幼儿为主,医疗救治工作任务艰巨。尤使人们担忧。
手足口病年年都会发生,每年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并不少,但是病情都比较轻,一般1周左右就会痊愈,虽然医生告诉家长患病期间不要让孩子去公共场所,不要送孩子去幼儿园,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家长隐瞒病情继续送孩子去幼儿园。因此手足口病会在幼儿园继续传播,引起更多孩子患病,但是病情都比较轻。自从2009年年安徽阜阳爆发手足口病疫情,并且出现死亡病例,卫生部紧急决定把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应采取的监督、监测、治疗、预防、管理措施。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主要为科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其中以肠道病毒者71型(EV 71)及科萨奇病毒A 16型最为常见。其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其中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的疾病潜伏期短,发生重症的比例比较大。该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对紫外线及干燥环境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碘酒能灭活病毒。在50℃即可被迅速灭活。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7日,隔离期为症状出现后2周或全部症状消失1周。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小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医院是交叉感染的重灾区),特别是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儿童外出的机会,只要认真做好(绝不敷衍)各项预防措施,手足口病完全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