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学小儿手足口病诊治杂谈 |
分类: 传染病 |
导读:本在6~7月份是高发季节的手足口病,近日已在岛城开始发生,较往年提前,应引起高度重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主要为科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其中以肠道病毒者71型(EV 71)及科萨奇病毒A 16型最为常见,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小到2个月,大到三四十岁的成年人,均可感染。EV 71感染与A 16感染可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交替出现,或共同存在,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流行好发于夏秋季节,6~7月为高发期。病程一般1周左右。
临床表现
普通病例表现
重症病例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普通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增高。CRP一般不升高。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表现,尤其3岁以下患儿,有可能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的做好救治工作。如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或低血压;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
治疗
普通病例 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病例一般需住院治疗。
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及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告知老师。已经感染的儿童,应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幼儿园,以免传染给他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