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学儿童性发育性早熟杂谈 |
分类: 神经内分泌 |
导读:近年来儿童性发育年龄已明显提前,尤其外界环境因素的干预,包括营养、生长、应急、物理活动及疾病等可诱发儿童性早熟或导致性延迟。
儿童性早熟是小儿内分泌常见的疾病。有研究显示,近年来儿童性发育年龄已明显提前,尤其外界环境因素的干预,包括营养、生长、应急、物理活动及疾病等可诱发儿童性早熟或导致性延迟。性早熟的诊治是儿童内分泌学研究的热点,亦越来越为家庭和社会所关注。
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男孩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表现有乳房早发育、阴毛早现和早初潮等,此标准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察资料,目前尚未制定新的统一标准。从现在临床统计来看,男孩在12~14岁就逐渐出现变声等变化,女孩则从10~12岁就开始出现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的改变。孩子青春发育起始年龄“性成熟”每10年提前1岁,个别孩子甚至会提前2年,但从发育上来说也算正常。
性早熟的诊断和治疗应该由儿科内分泌专科医生进行。确定性激素活性是否增加;判断性早熟属于中枢性还是外周性;寻找病因、判断有无治疗指征等。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成年最终身高不足,、避免行为和心理问题。短期治疗目标是延缓第二性征的发展、女孩月经来潮和治疗潜在的原发病,长期目标是增加成年后最终身高和保持心理发育正常。
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心理治疗也十分重要。因此,临床上对性早熟患儿的治疗不仅要抑制其性发育的进展,同时要让患儿理解自身生理的变化,正确应对情绪和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