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与多种疾病相关,其与哮喘的相关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已经确认幽门螺杆菌(HP)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哮喘相关性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认为幽门螺杆菌对人类是亦敌(诱导哮喘)亦友(防止哮喘)。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诱导哮喘急性发作
有学者研究,分析其可能机制为:①
HP自身的菌体、鞭毛成份及产生的尿素酶,空泡细胞毒素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等具有抗原性,HP感染人体后可产生大量的可溶性蛋白,包括致敏的血管活性物质或毒素,通过血液循环入血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或细胞因子等,导致气道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气道黏膜的炎症和水肿,从而引起哮喘患者出现喘息,咳嗽等症状。②
HP感染侵入胃粘膜过程中可直接损害消化道粘膜的屏障功能,使一些过敏性食物颗粒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具有特异性体质的哮喘患者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而诱导哮喘的发病。③
哮喘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而辅助性T细胞比例失调,调节性T细胞数目和功能缺陷是哮喘发病的原因。当哮喘患者感染HP后,加重了机体的免疫异常,刺激机体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而引起哮喘的发作。
以上研究提示,HP感染可能是诱导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之一,感染后激发和加重了机体的免疫异常,抑制了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而不能发挥免疫抑制功能,认为哮喘与HP感染正相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为更快速控制与有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应注意筛查和清除HP感染。
早期感染幽门杆菌对哮喘有保护作用
近年来在研究中,研究人员用HP感染小鼠。假如小鼠是在出生后几天被这种细菌感染,它们会对这种细菌产生免疫耐受,甚至对过敏引起的哮喘反应极其微弱。然而,如果小鼠是在成熟后感染HP,它们对防御能力就会很弱。研究者认为:“早期感染会影响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并引起对抑制哮喘起重要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的聚集。”如果将调节性T细胞从被感染的小鼠传给尚未感染的小鼠,这些小鼠也会对过敏性哮喘有保护作用。但是,对早期受感染的小鼠来说,如果这些HP在敏感期后被抗生素所杀死,那么它们也会失去对过敏性哮喘的保护。
最近,科学家分析了一项涉及7000多人的全美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并从中发现:在3~13岁的儿童中,HP感染者患哮喘的比率比不感染者要低50%多,而且他们出现花粉热或其他过敏症的几率也要少50%。认为HP感染时所产生的调节性T细胞,抑制机体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逃避获得性免疫反应,可阻止许多变态反应学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的发生。
有学者指出,一百年前,几乎每个入都会感染HP,但抗生素的出现减少了它的感染率。与此同时,哮喘的发病率却日渐增加。其原因也许在于儿童时期感染HP能让免疫系统学会适当地反击外源抗原,这样长大后就不会因为反应过敏而出现哮喘。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时感染HP,可有效抑制哮喘和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可知如果从小感染HP除了对人体的致病作用外还有保护作用。因此,有学者提出对于是否要根治幼儿或儿童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尚需要考虑。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导哮喘的发作还是对哮喘有保护作用,至今仍是学者们争论的问题之一,尚需有大量的观察病例和研究得出结论,以供人们最后做出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根出治疗还是予以善待。
( 文/尹振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