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小知识
(2013-01-17 09:38:05)
标签:
医学流感病原学知识杂谈 |
分类: 传染病 |
核心提示: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介绍流感病毒的有关小知识。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最早1933年由英国人发现。人的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某些动物的流感病毒也可以感染人。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的抗原性,将人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又根据血凝素(H1-H13)和神经氨酸酶(N1-N9)抗原不同区分为若干亚型,共135种亚型。目前已知人流感病毒有三种血凝素(H1、H2、H3)和两种神经氨酸酶(N1、N2)。
甲,乙型流感病毒有H及N抗原,而丙型流感病毒则缺乏N抗原,此二种抗原(H,N)很容易发生变异,当出现小的量变时,产生新的流感病毒株,称变种,常导致局部小流行,一般2~3年发生一次。而当H、N发生完全质变时,产生新的亚型,往往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一般10~40年发生一次。一个新的亚型出现后,抗原性一般稳定3年左右。经过一次或多次大流行后,人群对该型的免疫力逐渐提高,流行规模愈来愈小,发病减少不再发生大流行,一旦出现新变异毒株又可引起流行如此反复。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不如甲型明显,但也有因抗原变异而引起流行,以局部流行为主,约4~7年发生一次;丙型流感病毒则相当稳定常为散发。
关于新亚型的形成,目前较为盛行的有两种学说,一种所谓“突变选择学说”,认为新亚型是由旧亚型经过基因突变所致;另一种学说是所谓“动物来源学说”,认为人类甲型流感新亚型的形成与动物流感病毒之间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基于两者基因重组可形成新的亚型。
我国目前,北方流感流行的主要病毒是甲型(H1、N1),而美国流感流行的病毒是(H3、N2)根据历史经验,这种病毒的危害比其他类型的流感病毒更严重。
流感病毒不耐热,加热56℃30分即被灭活。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但在0~4℃能存活数周,-70℃或冻干可长期保存。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对乙醚、甲醛等化学药品也都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