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学小儿手足口病防治杂谈 |
分类: 传染病 |
核心提示: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应提高警惕,做好预防。
近日来,岛城儿科门诊小儿手足口病又开始流行,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为此,市卫生管理部门发布健康消费预警,专门就手足口病提醒市民和学校幼儿园等机构加强预防。同时,下发了小学和托幼机构的预防措施。其中,明确要求小学和托幼机构每日对门窗把手、楼梯扶手、课桌椅面等物体表面和重点部位的擦拭消毒,做好餐具、玩具、个人用品等物品的消毒工作。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主要为科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其中以肠道病毒者71型(EV 71)及科萨奇病毒A 16型最为常见。EV 71感染与A 16感染可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交替出现,或共同存在,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流行好发于夏秋季节,6~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小到2个月,大到三四十岁的成年人。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因此建议儿童应远离感染源,勤洗手,勤消毒,室内多通风,切断感染途径。手足口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
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急性起病,常有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部分患儿有发热,仅表现为疱疹性咽狭炎。有些很轻微的患儿,不发热,仅表现为手、足部皮疹等。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再次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及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告知老师。已经感染的儿童,应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幼儿园,以免传染给他人。
註:可参阅《手足口病可防可控不可怕》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