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学维生素k缺乏婴幼儿迟发性出血杂谈 |
分类: 血液泌尿 |
核心提示:维生素K是参与凝血的重要因子,缺乏时易致出血,应及早补充。
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的凝血障碍的疾病。临床上表现有出血倾向,多合并颅内出血(约25%~80%)。维生素K缺乏发生于新生儿时期者称新生儿出血症;发生于婴幼儿时期者称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本文主要是介绍后者。维生素K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浆凝血因子II 、 VII、 IX、 X的正常水平,维生素K是合成这些因子过程中必须的生物酶组成部分,其作用为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多肽转变为凝血因子。然后使其具有活性,参与凝血过程。维生素K缺乏或者肝脏疾病时导致上述凝血因子缺乏而致病。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维生素K 需要量少(<1mg/d)来源较多,很少引起缺乏。
诊断
⑴ 多见于生后3周~3个月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
⑵ 皮肤及粘膜出血、鼻衄、便血或注射部位易出血,严重者颅内出血(經腰穿或CT证实)。
⑶ 失血性贫血,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⑷ 经维生素K或输新鲜血治疗1~2天内出血倾向消失。
治疗和预防
⑴ 出血者给予维生素K15~10mg/d,静脉点滴,3~5天。
⑵ 输新鲜血或血浆50~100ml,隔日1次,计2~3次。
⑶ 颅内出血时,經用维生素K或经输血治疗有效后,酌情用小剂量脱水剂,或硬膜下穿刺引流,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
⑷ 预防 首先孕产妇注意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K。并指导经常腹泻者、阻塞性黄疸、婴儿肝炎综合征和婴儿肝炎者,应用维生素K口服或注射,预防维生素K的缺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