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学婴幼儿喘憋肺炎病因诊断治疗杂谈 |
分类: 呼吸循环 |
核心提示:喘憋性肺炎是一种特殊型肺炎,以喘憋为明显,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至今无满意疗法。
喘憋性肺炎又称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仅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数为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其发病与该年龄小儿的支气管解剖学特点有关。该年龄组小婴儿支气管和肺处于生长发育的薄弱时期,感染后,细小的管腔易因炎症分泌物、水肿和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引致肺气肿和肺不张。其临床症状如肺炎,但喘憋更为突出。临床上较难发现未累及肺泡与肺泡间壁的单纯的毛细支气管炎,故认为是一种特殊型的肺炎。
病因
喘憋性肺炎主要由病毒引起,常见病毒感染是:
⑴
呼吸道合胞病毒
⑵
鼻病毒
⑶
人类偏肺病毒
诊断
⑴ 多有与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史,潜伏期4~6天;⑵ 咳与喘憋同时发生,喘憋发作时呼吸快而浅,有明显的鼻扇及三凹征,啰音不明显; ⑶ 体温高低不一,与病情并无平行关系;⑷ X线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肺气肿,支气管周围炎症像,小的点片状阴影;⑸ 给予抗哮喘治疗有效。
治疗
至今对喘憋性肺炎仍然没有令人满意的特效治疗,特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目前主要治疗方法。 ⑴ 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是广谱抗病毒药,多主张持续雾化治疗,对减少临床症状有一定作用。 ⑵ 平喘镇静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氨茶碱,甲强龙静脉用药。异丙嗪口服或肌注。 ⑶ 免疫治疗 高危患儿可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此外,支持疗法,氧气吸入,甚至气管插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