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2011-08-07 10:41:37)
标签:

医学

小儿

发热

皮疹

淋巴结肿大

川崎病

杂谈

分类: 呼吸循环

核心提示: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有自限性、急性期后多能自愈,约1%2%死于心肌梗死或动脉瘤破裂。近年来,川崎病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967年由日本的川崎富作医生首先描述,并命名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之后,欧美国家开始报道本病。我国于1978年报道川崎病相关资料。本病主要累及婴儿和年幼的儿童。约20%~25%未经治疗的川崎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瘤或扩张,严重者可威胁患儿的生命。川崎病在亚洲人群中 的发病率最高,但可发生于全世界各个种族的儿童。一般认为本病系自限性急性期后多能自愈,约1%2%死于心肌梗死或动脉瘤破裂。近年来,川崎病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川崎病好发于5岁以下,至今病因未明,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发热≥5d,并具有以下主要临床表现5项中4项或以上:⑴双侧眼球结膜充血,⑵口唇和口腔改变(口唇红,杨梅舌,弥漫口腔及咽部充血),⑶多型性皮疹,⑷四肢末端改变(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掌趾及指趾端红班、恢复期甲床皮肤移行处膜样脱皮),⑸颈部淋巴结肿大。需注意5项指标不是在一个时间点同时出现,应动态观察。若发热≥5d,主要临床表现不足4项,但是超声心动图或血管造影发现有冠状动脉病变者,也诊断为典型川崎病。

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并出现核左移、血小板计数升高等。

近年来,轻型和不典型川崎病病儿增多,约占10%20%。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不明原因发热≥5d,伴有其他诊断标准5项中2项或3项,结合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变化可考虑不典型川崎病诊断。

关于川崎病的鉴别诊断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因为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所以在诊断中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如猩红热、EB病毒感染、药物性皮疹、麻疹等。

川崎病的治疗  主要应用抗炎抗凝及对症治疗药物,以控制炎症,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治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公认的首选药物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和糖类皮质激素。其他药物如潘生丁维生素E等也可选用。川崎病较为常见,近年来治疗上有很大进展,但仍有一些治疗方法有争议,如阿司匹林剂量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使用方法,有一些难点没有很好解决,如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川崎病和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

                                           (文/尹振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