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学儿童青少年腹痛肠易激综合征杂谈 |
分类: 营养消化 |
核心提示: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对其诊断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目前也认为肠易激综合症是儿童反复性腹痛的主要原因。
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和性状的改变,多为慢性、间歇性发作,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该病在成人及未成年人中均常见,既往曾将其称为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粘液性结肠炎等。目前也认为肠易激综合症是儿童反复性腹痛的主要原因。
我国有学者对中小学生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该病发病率为13.25%。几十年来,对肠易激综合症动力、感觉、炎症、免疫、激素、心理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但目前为止,很少有研究针对青少年及儿童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人们对此的认识仍主要来自成人患者。肠道动力紊乱、内脏感觉异常、炎症和免疫机制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都认为可能与肠易激综合症发病有关。
肠易激综合症症状缺乏特异性,个体差异较大。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及性状的改变等肠道症状。此外,许多患者还表现出不同的肠外症状。如何正确诊断肠易激综合症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长期以来,对其诊断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
治疗措施:一旦患儿的肠易激综合症诊断明确,治疗目标在于给予有效的安慰,缓解或减轻相应症状,避免诱发症状的各种应激因素和焦虑情绪。药物选择,一般无需药物治疗,便秘、腹胀者可用服用马丁林;腹痛、腹泻者可以服用思密达。有人应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可能也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