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在大暴雨降临之前,老公终于把儿子接到了家,让我们担了好几天的心放了下来。晚上,儿子把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情况给我们做了个小型的‘汇报’。
他们去的是四川“都江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里是汶川地震之后,作为上海对口支援项目的基地。他们实践的内容是研究农业问题,这个园区分成很多基地,虽然投资很大、也很受两地政府重视,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基地设施已经建好但没有开始经营,有些开始经营了盈利情况不好,有些则盈利很好。
儿子他们每天需要做的工作是和园区里不同的人:如园区领导、员工、农民和养殖户等进行谈话,了解情况,这里的人对他们都很友好;但是遇到个小问题:有些人讲的四川方言不能完全听懂,特别是老年人或说话快的人。
中午一般是集体吃饭或和园区的人一起吃,晚饭分散吃。吃饭貌似不成问题,也可以吃到不辣的,虽没有肯德基和麦当劳,但有其他快餐。
这样到了周五下午,有半天自由活动时间,到都江堰景区去看了,门票90元,学生45元。周六早上,收拾一下,坐城铁到了成都。
到成都停留的半天,我们建议可以去杜甫草堂看看,他们没去,而是到四川大学围观了一下(因为那个同学高考第二志愿报的川大),发现该校是1896年成立的,比北大还早2年。。。目前学生宿舍没有空调,同学在屋里都光着膀子,于是窃喜了一通。[我私下认为清华招办今后应该加强宿舍都有空调的宣传,以便增加招生的竞争力
]。
在实践结束、各自回家以前,他们已经安排好了实践报告的各人需要撰写的部分;待开学时还需要提前到校,参加实践报告的答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