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书之祖”钟繇和《贺捷表》

标签:
吳啟雷老師講書畫钟繇贺捷表吴启雷国学工作室 |
“正书之祖”钟繇和《贺捷表》
时不时的,我身边总有学生或者朋友来问我,学习书法该先学什么字体。我一般都会负责任地告诉他们,先学楷书,或者隶书都是可以的。毕竟,这两种字体都得一笔一划去写,对于初学书法的朋友来说,学好每一个点画应该是书法入门阶段的必修功课。于是,大家满意离去,然后认真习字,坚持下来的朋友,过上几年,大多都能写出一手好字来。可如果严格说来,“楷书”和“隶书”这样的说法,在书法专业上是不那么严谨的。隶书一般有古隶和今隶,而这两种隶书造型上差距很大。至于“楷书”一词,楷书在两汉时候,一般指的是隶书,今隶。而楷书这种字体刚出现的时候,一般被称之为“真书”或者“正书”。后来,隶书之名被大家确定了,于是楷书才成为“真书”与“正书”的标准称法。
粗读这么一段,大家会举得有点混乱,那么简单的隶书和楷书两种字体,怎么被吴老师你写得这么复杂?历史事实就是如此,名称指代上确实乱了一点,甚至颇有重复。这主要是因为从东汉到魏晋这一时期,汉字的字体造型正经历着巨变。汉字六体中的今隶、章草、草书、行书、楷书等不同形态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钟繇是东汉末年到曹魏时期人,身处汉字字形大变化潮流中的他,书法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钟繇同时期的书法家,大多将自己书法的着力点定在了隶书向行书过渡的方向上。钟繇则不同,他没有选择隶书-行书这一方向作为自己发展重点,而是选择了行书-楷书过渡的这一方向用功最勤快。因此,钟繇被称为楷书书法的“真书之祖”。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人(河南长葛)。东汉末年,钟繇举孝廉,除尚书郎、杨陵令,此后累官至廷尉正、黄门侍郎,汉献帝时,钟繇时常帮助汉献帝出谋划策。汉献帝后来得以逃出长安,就是因为钟繇与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的结果。钟繇也因此被认御史中丞,后升为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曹魏逐鹿中原,钟繇审时度势,觉得曹操势必将要战胜袁绍,因此做了政治投资。《三国志
钟繇是政治人物,因此《三国志
南宋陈思《书苑菁华》曾经记载钟繇为了从韦诞得到《蔡邕笔法》,甚至捶胸自残。后来,盗掘韦诞墓才从棺材中获得这本书。这段历史记载在很多介绍钟繇的书里多有提到。可南宋人记录魏晋故事,难道就一定是真实的吗?考诸史料,我们发现,韦诞生于是179年,卒于253年。钟繇卒于230年。先后相差23年的两人,又如何会出现钟繇盗韦诞墓的荒唐故事呢?
显然,这个故事是后人知道钟繇书名之后的牵强附会,但是若不比对生卒年时间的话,看陈思书中记录的那么有血有肉,说不定就真的被他给骗了。
蔡邕是钟繇那个时期的大书家,钟繇是否得到过他的笔法秘笈,我们不太清楚,但是从一些文献记载,或者从钟繇现存的书法作品中,我们还是能看到蔡邕书法的影子。唐代虞世南《书旨述》中也说钟繇:“钟太傅师资德升(刘德升),驰骛曹(曹喜)、蔡(蔡邕)。”这说明,陈思的那个故事也不算凭空捏造,最次也得算捕风捉影吧。
然而,钟繇因为将自己的书法定位在楷书书法领域,因此,相比蔡邕起来,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评价钟繇说:“太傅虽习曹、蔡法,艺过于师,青出于蓝色,独得神妙。”超过蔡邕之处,当然就是钟繇书法得神妙的地方,当然,这种神妙用笔,主要针对他的楷书。
钟繇书法一般有三种面貌:第一种是铭石书;第二种是章程书;第三种是行狎书。铭石书,就是刻于是石碑上的文字,主要是隶书;章程书实际是钟繇公文往来时候所用的书体,从今天传世而来的钟繇作品看,主要就是钟繇的楷书;行狎书就是行书。钟繇是朝廷高官,现存的很多钟繇作品基本都是章程书,也即是楷书作品。这些作品有《荐集直表》、《贺捷表》、《宣示表》、《力命表》等十种。这些作品因为政治公文用途,所以大多保留到了今天。至于钟繇的行书保留较少,《长风帖》算是典型的行书;隶书碑刻作品则不见。所以,就从传世的钟繇作品中楷书所占比例的情况,我们也可想见钟繇用功最勤者是楷书。
《贺捷表》是钟繇楷书的代表作。《贺捷表》又名《戎路表》、《戎辂表》、《贺克捷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钟繇68岁时写。这幅作品是钟繇听闻曹魏与东吴联手击败关羽并生擒之的胜利之后而上奏朝廷的祝贺表奏。熟悉三国历史的读者知道,关羽在击溃曹魏,水淹七军之后,徐晃前来支援魏军,继续从北方压制关羽;在关羽全力对抗徐晃的时候,东吴吕蒙背后偷袭关羽,导致关羽败走麦城,并最终被东吴生擒。钟繇《贺捷表》的创作背景,便是这段历史。
“臣繇言:戎路兼行,履险冒寒。臣以无任,不获扈从,企仰悬情,无有宁舍。即日长史逮充宣大令,命知征南将军运田单之奇,厉愤怒之众,与徐晃同势,并力扑讨。表里俱进,应期克捷,馘灭凶逆。贼帅关羽,已被矢刃。傅方反覆,胡修背恩,天道祸淫,不终厥命。奉闻嘉憙,喜不自胜。望路载笑,踊跃逸豫。臣不胜欣庆,谨拜表因便宜上闻。臣繇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建安廿四年闰月九日,南蕃东武亭侯臣繇上”
http://s14/mw690/001ZsDnhgy6QqUSFA7P0d&690
http://s6/mw690/001ZsDnhgy6QqUWjxe575&690
《贺捷表》是钟繇楷书的代表作品。全文楷书写成,但是楷法之外,我们隐约可以看到隶书笔法的残留。作品一开头的“臣繇言:戎路兼行,履险冒寒”一行字,造型扁宽,捺法还有比较浓的隶书波磔之气。此外,行书的笔法在这幅作品中也是广泛存在的,“繇”字书写点画呼应、连贯,正是行书笔法的体现。
http://s15/mw690/001ZsDnhgy6QqUUhGj4be&690
http://s4/mw690/001ZsDnhgy6QqUUlDCr43&690
http://s3/mw690/001ZsDnhgy6QqUUDlaqa2&690
http://s3/mw690/001ZsDnhgy6QqUUHTzk12&690
http://s1/mw690/001ZsDnhgy6QqUULG3S20&690
宋徽宗宣和中,《贺捷表》曾入宣和内府收藏。《宣和书谱》将此作作为内府收藏的钟繇唯一真迹而记录下来。
钟繇的书法,结体多取横势,这种造型结构后来成为中国书法“拙朴”流派的特征,成为与“二王流派”行书流美所不同的另一种书法审美取向。
本文為吳啟雷老師書畫叢書同名文字草稿之一篇,未經許可,拒絕任何形式出版,轉載請標明出處。更多歷史、書畫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吴启雷国学工作室(wmx20140712)http://s7/mw690/001ZsDnhgy6QqV2WJLgd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