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玛信息----很可能是昙花一现的的过渡性企业
(2012-03-02 14:40:34)
标签:
股票 |
有朋友推荐朗玛,剖开肚子看一下。
总股本 0.53亿,市值20亿上下,市净率11倍,2012年2月上市,通信服务业,公司所在地贵州,一个经济不发达但是却向资本市场输出了很多超级大牛股的诡异之地,与那些牛股所不同的是,朗玛信息不是靠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靠的是技术,因此这个技术的含金量,是值得仔细究竟一番的。
公司网站对自己的介绍说他们是一家以前沿软件开发为主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围绕娱乐和社区两大主题,致力于打造一个国际领先的电话语音增值以及音视频娱乐社区的开发、运营和服务平台。目前,朗玛公司27个省市自治区开设有相关分支机构。由公司自主开发并运营的“朗玛电话对对碰系统”,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电话语音增值领域首选的合作平台,
目前各大基础运营商推出的语音增值业务多为传统话音业务,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用户在语音交互平台根据提示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信息查询、音乐点播、笑话在线、新闻资讯等。这类服务是由语音交互平台单方面的响应回复,信息大多是已经录制好的或是有特定的人员回复,信息互动以用户获取为主。
而随着电信业务向个人化、移动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单一的语音增值业务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社区性语音增值业务就是借鉴了互联网SNS的模式,可以增加个性化设计以及用户体验的立体感、互动性,建立一种用户沟通交流互动的人-机-人模式。
公司的“电话对对碰”产品属于典型的社区性语音增值业务。通过社区性语音增值业务平台,用户在选择自己的需求后,能够与另一个用户或多个用户产生信息互动,如在线聊天、娱乐问答、语音微博、在线交友等。通过内容黏着、互动应用和人际关系在平台上的维护与拓展,用户不再被动地接受固定的信息,信息传递的双方都有主动权,产生了真正的沟通交流互动性,可以真正实现“以满足社交需求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网络服务”。
电话对对碰业务主要采取“拨打免费、增值收费”的盈利模式。即用户获取增值服务不需要向运营商支付通信费用,注册成为电话对对碰的包月会员后需缴纳包月会员费,此外用户购买碰碰币需支付费用。基础运营商在用户缴纳话费时一并代为收取包月会员费和碰碰币的费用,并按与公司约定的分成比例计算各自的收入,定期结算。 分成比例方式包括按照统一比例进行分成和按业务收入的不同金额,采用浮动或阶梯的分成比例进行分成。
上面公司的自我介绍让人很难理解其业务和盈利模式,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该业务依赖大的电信营运商,在接入服务的基础上,做一些延伸的增值服务,这种增值服务不再是以前那种单向式的,比如168声讯系统,而是借鉴了SNS这种社区交互式体系,因此被认为是语音系统上的社交服务体系,甚至和美国的脸书作比,这个就属于乱扯了。
我从来不看好依赖于某个大平台上作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当年上市令无数人激动不已的神州泰岳怎样?机构给出那么高的沽值,多少人决心长期持有,结果80到16,就其未来而言,股价还是太高,因为他没有未来;
任何商业模式,依赖某个大平台,天然的就有了一个死穴,或死于平台升级和技术更迭,或死于更好的替代技术,总之,会死于必然的不可抗力;
今天的朗玛信息也一样,为方便理解,可以先看看过去的电信增值服务,即著名的也是臭名的168声讯系统,有点用,但是巨贵无比,这类商业模式,好比大商场里放一个柜台式的展台服务,用户可用可不用,用了多一点东西,不用也少不了什么,而且用了就需要多花钱,这种所谓的增值声讯服务,早已随着信息获得越来越快捷方便并且费用低廉而基本没有生存空间,虽然朗玛做的东西看似高了一个层次,强调了互动性,但以智能手机和网络社区已经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再去搞这么一套系统意义究竟在哪里?一台iphone+facebook 已经可以实现它所标榜的绝大部分功能,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可以比肩facebook的企业, 但既然这种发展趋势已经做出来了,而且人家是现有SNS庞大的客户基础的,这也是最值钱最关键的东西,如此这般,已经明显衬托出这种商业模式的不合理和短命性,再在其上花费大笔资金,完全就是在烧钱了。
目前电话对对碰业务占其主营业务的99%,其它的什么社区基本就是子虚乌有,也就不用谈了,仅仅因为一个语音就能成为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SNS社区的核心因素,也太不能令人信服了;况且公司年度增长并非如其所说的那样高速,最主要的是这种模式下的客户,忠诚度怎样,粘性如何,由于产品上线时间太短,服务内容还未完善,因此根本无从考量,所以其实谈沽值,也就无从谈起,对这样的企业,我要 say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