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作者:李龙吟
中共北京市委九届十一次会议提出:要在北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是北京发展建设的一项战略性的举措。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在北京今后的发展中将起到巨大的作用,目前,各方面的人士就首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献计献策,政府各个部门也都迅速行动,研究筹划如何尽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大有在北京风涌而起之势。
但是,在当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潮中,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
在关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中,不少专家、学者都举出众多实例,说明北京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相当丰富:人才多,水平高,机构多,档次高等等、等等。我同意北京有很大的资源优势。但是我们都知道,北京的资源不是今天才形成的,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几十年来聚集了大批人才和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可是我们首先应该想一想,拥有这么多资源,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什么以前发展得并不快。为此,我们也都知道,资源不产生供给,需求才产生供给。我很少见到研究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北京的需求分析得透彻一点儿文章。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需求吗?当然有。而且需求一定非常大。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需求;国家首都的需求;城市国际化的需求;建设宜居城市的需求;奥运的需求;首都的需求和其它大城市的需求的区别等等、等等。只有研究清楚了需求,才能明白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北京需要的。
如果需求不清楚,占有的资源越多浪费就越大。
二、
还有一个现象需要引起注意,就是突然在北京出现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些园区有些是在以前的市场基础上冠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名号,有些则是不久前决定新划定出来的。这种急着划分产业园区,希望打出园区的牌子,希望文化创意产业能上规模的发展愿望是十分美好的。可是,有些产业园区在划定前做过效益预测吗?划好的园区创意界人士和创意企业会来吗?一个园区进驻多少创意界人士和创意企业才可以产生效益呢?划定的产业园区产生多大的效益才会有利润呢?
目前还没有见到对产业园区的有说明力的效益预测,不讲效益匆忙上马的教训以前太多了。北京以前不是没有划定过文化产业园区,我们现在倒是应该认真考察一下以前划定的产业园区目前的状态,研究分析形成现在这种状态的原因,我觉得,这比着忙划定新的园区要重要得多。
没有预测效益,匆忙划定的产业园区规模越大将来损失越大。
三、
北京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确实给有关方面提供了大展宏图的好机遇。发展中存在竞争,竞争是发展的动力。于是许多力量都希望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抢到先手,成为赢家。可是,目前北京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线应该说还不十分清楚,对其它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线也还不十分清楚,北京发展什么领域的文化创意产业最有竞争力还没有进行充分论证。基线不清楚就意味着从哪里出发还不清楚,这个时候匆忙起跑,到底是要跑一百米呢还是二百米或一千五百米呢?
起跑线不准确,就不知道目标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分配体力,这样的比赛,起跑越早,偏离跑道越多。
四、
如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各个部门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持帅,各种领导小组纷纷挂牌,给人一种重视不重视先加强领导再说的感觉。这种表现出来的加强领导,非常容易引起创意人士的误解。
创意首先形成于个人的脑子里,个性对创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加强领导没有错,可是对加强掌握稍有偏差,创意人士的思想火花会立刻熄灭。大凡创意人士是不会往管得死的地方跑的,他们可能最希望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自由的空间,可以让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而比较惧怕权力的干扰。这样讲不是说对创意产业不要加强领导,而是我们应该思考一下如何对创意产业进行领导。在这里“理”比“管”要更有意义。
“管”和“理”不完全是一个层面上的意思,其思路,程序,手段,方法都不一样,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导应该首先在如何“理”上下功夫,首先理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理顺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问题,理顺如何为文化创意人士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通过“理”达到“管”,可能是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导更为重要的方法。
“理”不顺,“管”不好。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项战略决策,战略决策就要有战略思维。文化创意最需要的是适合其发展的环境,产业最重要的靠市场运作。只有符合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才能发展起来,我们应该懂得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