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教师研修总结
(2012-09-06 22:07:4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和论文 |
在“课改”中再次起航
不知不觉间,为期6天的远程研修学习已经结束,虽只有短短的几天,但细细品味,感觉既忙碌又充实。研修过程中,课程团队专家的专业指导,学员间真诚的交流,是研修使我有缘认识了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是研修让我认识到自身与教师专业化的距离,是研修让我知道应该更加努力,现总结如下:
一、端正态度,积极研修:
从参加研修学习开始,我首先认真阅读和领悟了相关要求,充分理解其中的精神,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意义。然后梳理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以便在培训过程中相互对照,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专心学习,争取实效:
暑假后的不规律作息一律报停,恢复正常上班:每早送儿子去辅导班,之后赶到学校,坚持上网学习。听视频课堂中专家的精彩讲座,精读,细研,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方法、效果,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找出改进方法。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结合视频中所见的课改实况,对作业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反思总结整理,认真完成了各项作业。
3、坚持网上交流,提高认识。
在研修过程中,积极浏览其他老师的作业和发言,对其文章积极评价,从中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获得感悟,从而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思考改进的方法;同时,对学习中的一些心得、看法进行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也适时地请教;在集中在线讨论中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时对照自己的工作。
三、学有所获:
在参加“网络研修”的过程中,我获得了有益的启示:
1、在工作中保持持续的师爱。
经常见到这种情况: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都怀着满腔的师爱。工作中会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习环境,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这样,工作就有针对性,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的时间长了,部分教师就心生疲惫,对工作产生抵触、厌烦的情绪。究其原因,就是这部分教师的师爱被消磨殆尽了。怎样保证我们的师爱永不枯竭呢?我们应该学会在教育工作中不停地寻找教育的乐趣,感受教育的幸福,为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2、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由此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拥有渊博的知识,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尤其是处在今天这样的信息社会,对教师掌握的各种知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学会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工作之余,我们要认真阅读各种书籍、杂志,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素养;要认真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学习先进的理念、方法;要加强和其他教师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要加强自己的反思,既要总结教训,又要总结经验;要“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他们会的而我们不会的知识。
3、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密切联系工作实际。
教学工作是一项常新的过程,任何理念和实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理念,不断加以吸收内化并进行科学的创新,将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工作实际密切而灵活的联系起来,否则,就会导致“学不致用”。
总之,通过此次陪训,我收获很大,一场场精彩的讲座像一把把钥匙让我找到了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方法;生动的案例像一盏盏明灯在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教育方法;一篇篇作业让我深刻反思,找到了改进自己工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