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低年级“随文识字”的基本方法

(2016-02-17 11:12:12)
                                    学习低年级“随文识字”的基本方法

    叶圣陶谈教师的主导作用: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老师讲说。譬如走路,教师指点一下,或者在前边走,路还是要学生自己走。引导之后,学生能自己理解,自己练习,老师又何必多事口说?要在学生走不通的时候,才给他们扼要点明。老师不能一辈子跟着学生,学生必须随时读写,直到晚年,这又是必须让学生自动,发挥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的理由。所以,径直讲课不如布置预习,径直说明不如提出适当的问题,安排适当的练习,让他们自求得之,如有不合,才给他们纠正或补充。

一、生活识字法:汉字起源于生活,若脱离了生活这一源头,识字也将变得索然无趣。教学中应努力帮助学生将识字跟丰富的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凉”字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纷纷举手说是秋天。“炎热的暑假终于过去了,秋天来啦!谁能说说秋天的天气怎么样?”有的小朋友说:“我觉得秋天有点冷。”“有的小朋友说:“秋天的中午还是有点热。”“是啊,秋天既不像冬天那么冷,又不像夏天那么热,这样的天气就叫──—凉。”然后,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范写指导。接着,给“凉”组词,最后读文巩固。教师启发学生感受并表达天气的变化,与学习生字“凉”结合起来,联系生活识字,培养学生认读能力,加深了学生印象。

生活识字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文识字的乐趣,为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识字法:汉字不单是线条组成的符号,更是融音、形、义、情于一体的表意文字。教师精心创设与课文相融合的识字情境,往往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喊”如何让学生对这个字印象深刻呢?我想到了让学生进入情景的方法。“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如果是你,会向着蓝天喊什么?学生顿时来了劲,一个个争着上台。“秋天真美啊!”“秋天,我要把你永远留在心中!”喊得多响亮啊!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明白“喊”时要用“口”, “喊”是“口字旁”。于是趁热打铁,指导书写,学生记得更牢。写好后再回到文中读句子,重复认读刚写的汉字,既巩固了生字,又提高了效率。学生置身秋游的情境之中,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喊”的情绪高昂,声音响亮,内容多样。学生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生字的音形义,学会了运用。

    情境识字法,把识记生字新词和认识事物统一起来,加速了学生对字词的认识和理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想象、创造和表达的能力。

三、看图识字法

    看图识字,图形结合,形象直观,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轻松又高效。 “一只小鹿走了过来,金色的角在阳光下显得特别好看。”学生在书写时经常将“角”与“脚”混淆。

师:小朋友,睁大眼睛找一找,小鹿的角在哪儿呢?指给同桌看一看,说一说。

生:小鹿的角长长的、弯弯的,长在头顶,上面还有很多叉。小鹿的角是金色的,像树枝一样。

师:是啊,角弯弯的、硬硬的,还是小鹿用来保护自己的武器呢!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头上长角吗?

(教师展示犀牛、山羊图片。)

生:犀牛有尖尖的角。山羊有硬硬的角。

师:角的样子真特别,那你会写这个字吗?(小朋友说出了很多种识记方法……)

识记生字,如果只是简单地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一溜而过”,显然有走过场的嫌疑,更谈不上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认读能力了。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同伴合作指图说图,再集体交流“角”的样子,教师适时点拨拓展。这样,学生学会的不仅是字,还学会了观察、_____________表达与倾听,丰富了对字的认识,养成了很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四、猜谜识字法

    猜谜识字法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猜谜分为字谜和哑谜两种。编字谜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特点,然后编成谜面。谜面可以由老师出也可以由学生出。字谜识字法早在多年前就被广泛使用了。如“一点一横长,一撇到丹阳,两个小木匠,坐在石头上──—磨”,我对几十年前的这个字谜至今记忆犹新。可见这种方法是多么有趣了!

五、字理识字法

汉字是表意兼表形的文字,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字理。

“牧”学生在书写时经常将“牧”写成“木”。

师:你能从图中找到牧民吗?说说他是什么样子的?你对牧民还有什么了解?

生:牧民骑着骏马,头上扎着彩色的头巾,手里拿着一根鞭子,真神气!

生:牧民生活在草原上,住的房子跟我们这里不一样,叫蒙古包。

师:是啊!牧民生活在无边的草原上,要赶着一群群的牛吃草。(出示“牧”。)你是怎么记住“牧”的呢?

生:左边是牛字旁,右边是反文旁。

师:对。(看多媒体演示) “!”是“牛”的变形,“攵”表示手持荆条的意思。手持荆条干什么呀?

生:要赶牛去吃青草!

师:放养牛群叫“牧牛”,放养牛群的人就叫“牧民”。你还能给“牧”找朋友吗?

生:牧场、牧草、牧童、牧歌、放牧……“草”是一年级上册《小河与青草》一课中的生字。观察画面认清字形后,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古文字:“屮”像刚破土萌发的两瓣叶子的嫩芽,再加一个“屮”,字形像一株两茎四叶的草。“早”表示日光洒在地上。再如“命”字,像一个人在屋宇之下发号施令的样子,在上古时代,奴隶主的一声命令,就决定了奴隶的命运甚至生命。

从字形到字义,再到字理的辨析,学生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识字不仅有效,还能帮助学生领悟到汉字文化呢!

六、分合识字法

在识字过程中,把字分为两个或几个部分识记,先“从合到分”,再“从分到合”,也是一种颇为有趣的识字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形声字和会意字。

“明” “这个字很特别,分开来看,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动脑的过程,也就是分析字形、了解字义的过程。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发现: “我发现‘明’可以分成‘日’和‘月’。”“我知道‘日’就是太阳,‘月’就是月亮。” “如果没有太阳和月亮,世界就没有光明了,所以‘明’里面有‘日’也有‘月’。”小朋友的发现多了不起啊,我随即在田字格中范写“明”。接着积累带有明的词语,读带有“明”的句子,起到巩固认读的目的。

七、故事识字法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许多字他们都会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识记。既然识字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喜欢学字,感受汉字的魅力,那么就应该采取孩子喜欢的方式之一──—故事识字法。

请看“块”字的故事:“块”和“快”是双胞胎,我给他们重新起了名字。块,喜欢躺在地上,就叫土块。快,每天都很开心,就叫快乐吧!

    再如,“喝”字的故事:“喝”和“渴”是一对好朋友。“渴”愁眉苦脸地说:“我今天还是很渴,有那么多水就是喝不着,不如把你的口借给我吧!” “喝”很为难:“要是借给了你,我就没嘴了,妈妈会不认识我的。”在编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完全记住了这两个字的区别是“渴”带着水(氵),“喝”带着嘴(口)。

    故事识字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进一步辨析字形,了解字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