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大学习”
(2023-12-26 19:59:18)
标签:
2023冬季号 |
张炜
这种能力从哪里来?他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先天的,一个是后天的。有的人天生就有幽默感,别人讲一个笑话他笑得不得了,而另一个人却一点都不笑。为什么?因为笑得厉害的人很快体会了讲述者的描述,进入了那个特定的情境,就是说能够迅速“还原”像他自己经历过一样。还原的能力和速度都是第一流的,所以会迅速作出反应;有的人木木的,长时间搞不明白。他也许听懂了这个故事,但还原不了那一刻的细部。有的人联想能力很强,有的人非常敏感;有的人小情小性,稍加指责就哭起来;而有的人一辈子也不掉几次眼泪。人的性格和能力差异很大,这就是先天上的差异。
后天方面,就是个人生活阅历的差异、受教育的差异,这些会造成能力上的很多不同。一个人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件事情,但是却经历了其他的很多事情。从人性上讲,东方和西方都差不多,古人和今人也差不多,一个再坏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一个再好的人也有恶的东西。无论对善或恶,作为一个有感悟力的人、一个在现实当中有所经历的人,都不会陌生。孔子有一句名言:“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说了这个意思。若论外部习性、言谈举止,香港人和内地人有区别,南方人和北方人有区别,南边的任何中原的人也有区别,这些打眼一看就知道了。这就是“习相远”。但“性是相近”的,人性是一样的。看古代的文字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我们现代人也差不多,遇到一个态度恶劣的人,古人同样是不高兴的;受到了尊重,古人同样是高兴的。人性深沉的一样东西是很难变化的,这些认识可以通行四方。这些不变,表现了人性的稳定和顽固,他若有改变,也会是十分缓慢的。
如果说先天的东西是已经固定了,不可以改变了,那么我们努力的方面也就只有从后天加以弥补了,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学习的艰巨任务。我们的路很长很远,也就有了学习的机会。我们如果做到不畏惧生活,有勇气面对最严重的人生问题,就是最好的学习了。
真正的“大学习”,书本上是解决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