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场的写作

(2023-11-23 18:29:20)
标签:

2023年秋季号

烟台市黄渤海新区文联主席 王月鹏

綦国瑞先生的散文集《第一方红印》主要收录了他退休之后的作品。读这部沉甸甸的书,我更多想到的是写作者与所写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中所潜隐的思维方式与理解路径。他的工作经历,他的新闻与公文写作的底色,他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与梳理,以及他对历史的研究,都影响了他看待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他的书写更偏重于理性,善于从纷繁的素材和史料中,提炼出最根本也最明晰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所写的事物力求透彻与准确,并且将其放到更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来考察。也就是说,他对自己所写下的,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名胜古迹,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社会现象,都有一个整体性的思考,有一以贯之的态度和看法。这让他与当下的那些碎片化写作区别开来。读当下的散文作品,可以看出很多写作者对笔下事物不求甚解,缺少作为介入者和研究者的心态,功课做得不够,根没有扎好,却过多地在枝枝蔓蔓上花费力气了。对于社会发展或行业变迁,倘若没在其中摸爬滚打,写作素材仅仅依靠所谓采风和网络消息,是难有切肤体验的,甚至很难有正确的理解。常见一些写作者写到了关键处,用所谓技巧一掠而过,抑或用修辞或抒情来替代,规避了理应更具体更细致的书写。如何让书写尽可能准确,綦国瑞先生提供了有益启示。他是研究历史的,曾主编过多套历史文化丛书,史笔与文心在他这里是统一的。读他的散文,可以越过审美,越过艺术,更多地看到事物本来的样貌,看到他是如何条分缕析地看待和理解事物的。他的散文姿态,不是表演的姿态,也不是战斗的姿态,而是劳动者的姿态。他以素朴的劳动者的姿态,写下了这些文字。

所谓散文无非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因为散文的题材太宽泛了,写什么本身就意味着作者的审美判断和价值选择。有的人写了一辈子也只能写点花花草草、小情小调,没有力量去关心更广大的人群。从綦国瑞先生的文章中,随处可以读出书生意气和家国情怀。他写苏东坡,写王懿荣,写杨朔……都寄寓了自己对时代的深切思考。

他是在场的。他把所见与所思,诉诸笔端。他从一个题材中,抓出最根本的东西,同时也是能够触及人心最郑重的那一部分,这需要诗外功夫。

他的情怀,还体现在他对烟台散文事业的贡献上。《烟台散文》初创的情景犹在眼前。这份刊物在没有办刊经费的境况下,几乎是靠他一己之力支撑了16年,他为这份刊物操了太多的心。他做事认真,讲究秩序和诚信,团结凝聚了很多人,培养了一批年轻作者,让烟台散文从单打独斗到基本凝聚形成了一个整体,这是尤其令人尊敬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