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品和人品的相似

(2023-11-23 18:02:41)

烟台市作协主席  王秀梅

在谈这本书之前,应该先谈一下綦国瑞先生这个人。他在行政领域那么出色,在文学创作领域同样出色,为人谦逊低调,温和儒雅。在我认识的作家中,他是属于少数的作品和人品极为相似的。

这本散文集最大的特点是,文本的选择和搭建有丰富、立体的“层次”。构成这种层次的元素很多,比如说色彩、体裁和叙述风格等。

1.色彩是最先吸引我注意力的元素。当我翻看目录的时候,那些带着色彩感的词语就很生动地扑面而来:红印,月季灼灼,山与海,金色,翠绿,五彩路,月色,星空,万丈光灿,金寨谷,秋暖,风清荷香,冬日,春光,红似火,阳光,灼灼荷花……很多作品直接就是一个个视觉形象。虽然说这可能是散文这种文体的一个特点,但这本集子的色彩有很高的密度、饱和度、变化的动感:明亮的,隐晦的,温暖的,清冷的,狂烈的,幽静的,大面积的,小细部的,清纯的,浓郁的。等等。每一个文本的色彩是独立的纯色,整本书混合叠加起来看,又似乎彼此之间能够发生关系,表现出一种加加减减都好的和谐,在形式上给读者的视知觉献上了一份很好看的物理光谱。而这种纯色和混合色的关系,在每一个独立的作品中也存在。色彩感很有效地推进或者构成了线条、形状、物体、叙事,这可能是精心铺排的艺术美学,也可能是一种潜意识的美学本能。如果是后者,那更是一个作家的可贵天赋。

2.这本集子用了四辑的形式,把体裁进行了分类。第一辑写的是苏东坡、王懿荣、杨朔、峻青、许世友、郑耀南等名人。书写名人在散文写作里面临着一些难度,比如,克服大多数名人形象被固化和概念化的困难,克服写出来的人物因不符合大众所认为的“情理之中”的形象而被诟病的困难,在有限的篇幅里恰当而清晰地讲述一个人的困难,需要深刻探究人物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困难,等等。但这本书里对人物的书写是很优秀的,文字叙述既稳重又不刻板,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保持得当,既亲密又疏离,风格保持了一种儒雅的文化散文之气。相比来说,第三辑里的人物画像表现了綦国瑞先生在新闻记者领域工作而涵养出来的现实感和理性的逻辑感。他从事的工作很多,因此拥有比其他人都要丰富的人生经验,获取了更为广泛的人性知识。但这些文本又是以雅正的散文、人文气质作为基调的,每一篇中都有极美的散文化叙事,这同样是一个作家的本能表现和自我要求。第二辑是色彩最浓郁、文风最浪漫的文本的集合,山水,星月,高地,山谷,隧道,楼阁,春夏秋冬,写尽世间的事物,时间和空间纵横钩织。第四辑的风格又发生变化,这组文章颇具学术气质,可以说是綦国瑞先生创作的总结,也是给后辈的学术教材、经验真知。

3.最后,这本集子丰富立体的层次搭建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作者本人。如果稍加留意便会看到,每一篇作品中都有“我”这个因素的存在。每一个作家都用自己的眼光在看待和表现世界,貌似画的是世界的图画,但究其实他最终画的是自己的图画。这才是文学的真实。这本集子里的每一篇作品里都能看到作者本人的影子,他在文本中叙述、思考、评论,多数不那么显山露水,表现得很恰如其分;有时又比较直率地给出自我,甚至流露出一种文人的幽默,比如写烟台综合保税区,在最后写上一句“仅以此表达……,不知他们肯否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在场的写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