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海春秋

(2022-11-17 20:53:10)
标签:

2022年秋季号

杨晓

我的家乡蓬莱地处黄渤海交汇处,可谓“一脚踏两海,两耳听双涛”,海就是她的名片。丹崖峭壁之下的那片无垠的大海,引无数诗人竞折腰。偎依在大海臂弯里的,不仅有温婉如玉的小城,还有一湾玲珑纤巧的水域,人称“小海”。
小海原为画河入海口。明洪武九年(1376),登州升府设卫,因建水城,北当水门,南有振扬门,砌土石为城,海水融融,流入其间。此城曰备倭城,此水曰小海。
小海面积约7万平方米,南北长650米许,水深随潮汐而变,最低时约3米许。小海整体上南宽北窄,状如葫芦,腰部架桥,曰登瀛桥。水门处有闸口,悬起闸门,船只畅通无碍;放下闸门,海上交通即为切断。水门两侧设炮台,如此,小海便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塞。当年,戚继光、袁可立均在此操练过规模浩大的水师战队,立下了赫赫战功,史曰“舳舻相接,奴酋胆寒”。而今,小海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与代表神仙文化的蓬莱阁遥相呼应,成为旅游打卡的热门景点。
可是,我常发奇想,在这样的小小水域里如何舳舻相接?至于高大的福船来往游弋,更是难以想象。况且,我总觉得“海”者,大也,这么一处小巧玲珑的所在,简直就是一汪湖嘛,甚至连湖都称不上。我见过北京的北海,虽为湖,面积却近40万平米,船行其上,再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俨然是在大海上乘风破浪;我也见过苍山的洱海,也是湖,长度竟有40多公里,最深处达20米,湖水浩浩汤汤,加之苍山如屏,有“船在碧波漂,人在画中游”的诗境。小海与之相比,怎一个“小”字了得!
在儿时的记忆中,小海真的很小。那时陪妈妈来买鱼,我常常慨叹:这也叫海? 
是啊,小海真小。低矮破旧的房屋,狭小逼仄的巷子,围成窄窄的一圈,当中一汪似绿非绿、似蓝非蓝的水,水里泊着几条倦怠的渔船,难掩斑驳沧桑的容颜。岸上是待售的杂乱的鱼虾,来来往往的人们便在泥泞里涉足,拔腿,讨价还价。空气中充溢着浓重的腥臭味儿。那时的小海,在我眼中,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渔港。
掠过这片拥挤狭小的所在,目之所及,便是静静伫立的蓬莱阁,仙人飞升之所,那儿才是我心之所向。此间有“正月十六逛阁”的习俗,那几乎是全城人的节日,大家穿新衣着新鞋,兴高采烈,浩浩荡荡,穿振扬门,沿青石板路一直上行,脑海中全是蓬莱阁上热闹的光景、新奇的玩意儿,还有趁机沾一沾仙气的热望,所以并不把小海放在眼里。小海,在凌空欲飞的蓬莱阁面前,仿佛是一位乡间母亲,卑处一隅。
小海的惊世震俗,源自两次清淤。
一次是1984年,一艘大型古船赫然出世。一次是2005年,三艘古船陆续被发掘。这四艘船,分属元明两代。有战船,有商船;有中国的,亦有外国(高丽)的。最大的一艘,残骸长28.6米,宽5.6米。依此推想,当初的小海商船云集、战船林立,可见并非如今的狭小水域,而应是一个开阔繁华的所在。专家称这艘古船航速快,载员多,用料及技术均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随船出土的文物,更是丰富多姿。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登州古港发展史上的诸多空白,更为中国造船史、军事史、对外交流史增添了许多难得的实证。一语既出,海内震惊。别看小海平时古井无波的,居然藏匿了这么多稀世珍宝!小海,不容小觑!
这发现引得我翻开厚重的历史书页,去一探究竟。我仿佛穿越到时光的另一端,看到一个不同寻常的小海款步向我走来——
新石器时期,小海已是蹒跚学步,迈着稚嫩的脚步向辽东半岛传播龙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她正值总角之时,便见证了号称“海王之国”的齐国繁忙的对外出口业务;汉朝,她豆蔻年华,美丽的丝绸、瓷器从这里登船,开启了海上东方丝绸之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她年届及笄,娉婷而立,大江南北均瞩目于她;隋唐之后,她与泉州、扬州、明州(今宁波)齐名,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军事活动,都有她靓丽的身影,“丝竹笙歌,商贾云集”,可谓壮矣;宋代,她身着戎装,英姿勃发,在这里上演了著名的“刀鱼寨”传奇;明代更是她的花信年华,她傲然挺立于北方海滨,尤以其卓越的军事成就彪炳史册……
今天,我们常常沉醉于蓬莱阁的源远历史、神奇传说,没想到,一查履历,蓬莱阁还只是小海的后辈。我曾经惊羡于首都北海的富丽堂皇,细究发现,北海美则美矣,却是作为皇家苑囿而设,它一开始就高高在上;而小海,不管是为渔猎,为通商,还是为防卫,都是保民生,护民安,接地气的。
小海不小。在认识了小海的主人之后,你会更加坚定这种想法。
1982年,国务院公布蓬莱水城和蓬莱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蓬莱政府启动了大规模保护性开发工程,自1984年至2002年,分批搬迁小海周边的水城居民700余户,这是蓬莱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拆迁活动。随后,崭新的水城新村在小海西南方拔地而起,并率先成为烟台地区“小康示范村”。
我认识很多水城人,提到拆迁,他们爽朗一笑:“在哪里不是过?这样很好。”言谈之间是一贯的豁达大气。我总想去寻觅哪怕一丝丝的悲凉伤感,因为中国人向来安土重迁,尤其是对于祖辈生活过的、世代赖以维系身家性命的所在,更是很难割舍。可是我发现,在水城人身上,除了大度,还是大度。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三峡移民,他们含泪告别了故土,告别了祖先的坟墓,毅然奔赴他乡,他们没有一个人说“我为三峡作了贡献”,而雄伟的三峡大坝巍然矗立,这就是他们永远的丰碑。2002年,中央电视台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百万三峡移民获得特别大奖。奉献,是一粒种子,洒遍祖国每一寸热土。在小海,不也上演过同样的感人大戏吗?因为责任,信念更加巍峨;因为责任,胸怀更加宽广;因为责任,脚步更加坚定。小海只是静静,静静地看着。
而今,当你走进小海旁这片宁谧的天地,你是否想过,青砖下可曾是哪位老奶奶的灶台?花树旁又是哪位顽童的后花园?谁的渔网曾经晾晒在路边?谁的斗笠曾经悬挂在屋角?……微风拂过,沙沙有声,牵引你在这片静美的天地里流连。绿意婆娑间,有不知名的花儿在竞相绽放,每一朵都开出了朝圣的样子,仿佛不如此,就不配立根于此。这一派静穆,衬托出小海娇美的容颜,不忧也不惧,正像她跨越千年,历经沧桑,却始终蔼然含笑。小海并不浩大,却始终水汽淋漓,清朗可鉴。你不会因为她的小而感觉逼仄,相反,这份清穆之气会让你觉得天格外高远,水特别深邃。
2018年6月13日,小海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蒙蒙细雨中,总书记登临蓬莱阁主阁,俯瞰水城小海,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情况,察看水城炮台和古代舰船入海口,听取戚继光操练水师、保卫海防等历史介绍。总书记谆谆告诫随行人员,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印在了干部群众的心间,也留在了小海的心田。陆海统筹、人海和谐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依海富国、以海强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小海有幸,见证过历史上无数动人画面,而今又见证了新的历史性一刻,也必将见证这一时代答卷的完美呈现,实现更加优美的蝶变。
历史的巨涛卷起千堆雪,高瞻远瞩的蓝图擘画令小海焕发新的风采。正值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蓬莱人民凝聚共识,坚定信心,致力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全域旅游升级,做好经略海洋文章,改善民生福祉,静静的小海旁正酝酿一篇大文章。
击鼓催征声声急,奋楫扬帆正当时。小海正以更加美好的姿态迎接着你!

作者简介:
杨晓,山东省蓬莱人。山东诗词学会会员,烟台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