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书
(2022-06-25 20:35:18)
标签:
2022年夏季号 |
辛艳丽
端午是要插艾的。祖母说,艾草是纯阳之物,用来避邪纳福是最灵验的。于是,便去采艾。
端午插的艾,带着露水是最好的。天光稀薄的清晨,山峦还是朦胧的。偶尔传来的鸟叫声,更加衬托出四野的宁静。艾草就静静地站在山野间,露珠儿在艾叶上踮起脚尖,眉眼闪亮。田埂上、小河边、山底下……艾草从来不挑拣土地的贫瘠与肥沃,它们汲取大自然的能量,汇成密密匝匝浩浩荡荡的一片绿。艾草的绿不是浓重的绿,是水墨般的轻描淡写,只需几笔,便勾勒出一个恬淡的清晨,这样的清晨,你会想起《诗经》,想起蒹葭苍苍,想起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采来的艾,要插在门边,窗棂上,认真而虔诚。你不必祈求也无需许愿,便可领受恩典、领受慈悲,获得安然与静穆。
有艾,还应该有香囊。门边悬着艾草,太阳在屋外照着。你可以学古代的女子,着布衣,浣素手,坐在门堂里,用吉祥的五色丝线细细地缝。不必绣花开富贵,也不必绣凤舞九天,你只须顺从自己的心,绣三两片草叶,一两朵田间花儿,或者再添一只檐下乳燕……端午的香囊,怎么缝都是安康的。那些针脚像时间一样稠密,有日月之长,四季分明;有一果一叶,一饭一音。还有一颗简静和喜悦的心。
端午还需要有母亲的粽子。年轻时候的母亲,会去河边采来苇叶,把苇叶细细地洗了,泡在清水里,挑上好的圆糯米和红的枣儿,塞进碧绿的苇叶里。母亲包粽子的时候,会给我们讲故事,说忠国忠民跳入汨罗江的屈原,说布谷鸟脆亮的叫声是催促农人“快快割麦”,说端午要用五彩丝线扎五束,晌午时分系在手腕上,避邪纳福。母亲说着,仿佛她包起的不光是芳香的糯米,还有丰收的喜悦,有诸事顺遂和触手可及的深情。
那些菱形的粽子,在母亲手中堆积成一片叠翠的远山,裹着翠碧的心思,散发出经年不谢的香气。
艾草、香囊、粽子、五彩丝线……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让端午避开了“毒日”、“恶日”的惶恐,变得安静和美好。
比如雨水丰盈,麦粒饱满。比如风暖,花香,阳光温润清亮。比如大地温柔,万物晴朗。这样的安静和美好,适合萌发、生长、绽放,适合与爱的人相见、相遇,适合祈愿适合憧憬。《边城》里翠翠和傩送在端午节第一次相遇后,心底的甜蜜便开始慢慢抽丝发芽。苏轼也说“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痴情的女子在端午时,将五彩丝线轻轻缠在手臂上,发髻上插着小小的符篆,默默祈愿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指尖上,还沾染着清晨的艾香。
隔着一万里的烟水,无数代人的容颜,你只需满含情感和敬意,接纳祖辈的祝福。
端午安康。
作者简介:
辛艳丽,烟台海阳人,医务工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