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2022-06-25 20:34:33)
标签:
2022年夏季号 |
沐溪
那年我6岁,母亲38岁。记忆里,母亲总有干不完的活。每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上工了,我眼巴巴地盼着她能早点收工回家,每次盼回了母亲,我便会像个尾巴似地跟在她的身后不停地讨要着欢喜。只要街门的门栓一响,我便会欢天喜地朝她跑去,不管多么劳累,母亲都会赶快蹲下身子,让我伏在她的背上,她会驮着我不停地转圈,惹得院子里的大鹅都会伸长了脖子嘎嘎地叫。
母亲20岁嫁给父亲。这个大家庭并不富裕。父亲家里有大伯和从小就失明的小叔,我爷爷排行老二。大爷爷过世得早,大奶奶拉扯着四个孩子过日子,时常需要爷爷帮衬着,那几年过得很是清苦。
小时候听奶奶说,母亲的能干和孝道三里五村的人都称赞,所以,尽管母亲模样平平,年轻英俊的父亲还是把母亲娶回了家。母亲的到来,让这个大家庭充满了光明和活力!
父亲很早就去了城里工作,家里只有爷爷、奶奶,还有双目失明的三爷爷。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妹三人,日子过得很是艰难。虽然父亲每月都能开工资,但也是杯水车薪,入不敷出。主要是家里没有壮劳力,我们又都太小,能挣工分的也只有我母亲一个人。我的奶奶是小脚,干不了重活,爷爷早年在外经商,积劳成疾,身体也不是太好。
母亲每天像套上犁具的牛,勤恳地为这个家庭耕耘着。她没有好衣服穿,膝盖和肩膀都补了补丁,但她红润的肤色,却让我觉得母亲那么美。她从田里回来,常常顾不上喝上一口水,就忙着清理猪圈和庭院,喊着鸡鸭入窝。母亲怕三爷爷寂寞,常常她在帮着奶奶烧火的空当,就和三爷爷说说田里的庄稼和大队上又分我们家多少粮食的话题。三爷爷眼睛看不见,耳朵却灵得很,每次听了都会很高兴,然后摸索着来到爷爷奶奶跟前念叨念叨。母亲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着,似乎忘了歇息。奶奶看着母亲日渐消瘦的身体,心疼地说:“嫚,你来这个家真是太受累了,等我死了,我就托生一头牛,帮帮你!”
母亲养育我们,也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哥哥从小就淘气,常常惹出一些祸事,母亲经常赔着笑脸给人家道歉。姐姐和我比较安静,这让母亲省了不少心事。我是末小,格外受到母亲的疼爱。记得每年冬天,我的小手都会冻得溃烂,母亲就用烧热的山楂给我敷上,悉心照料,直到痊愈;夏日的夜晚,母亲会把我抱在怀里,用芭蕉叶做成的大扇子,为我驱除蚊蚋。月光里,母亲的嘴角微微上翘,慈爱地看着我,给我讲很多天上的神话和人间的故事。望着满天的星斗,我小小的心灵不知不觉让母亲种下了好奇的种子,我成了孩子中的故事大王。我会把母亲讲的故事绘声绘色地再讲给小伙伴们听,常常惹得孩子们的父母上门来领自己的孩子回家。
那年我16岁,母亲48岁。三爷爷已经过世。我们全家都来到了城里生活。母亲一边照顾着年迈的公婆,一边照顾着我们。家里的情况让母亲无法出去上班。父亲知道母亲闲不住,就去绣花厂拿一些绣品回家让母亲剪绣活,并给她买了一大一小两把剪子,磨得锃亮。小小的剪刀在母亲的手里如行云流水,看得我眼花缭乱。一块绣布在母亲的剪刀里,一小会儿的功夫就见了眉眼。那一块块漂亮的图案,让我大开眼界。不知不觉,我也喜欢上了剪绣活。有时候,我做完了作业,妈妈会给我一块小图案,我用妈妈那把小剪刀,小心翼翼地学着妈妈的样子仔细地抠眼、剪线条。等剪好了,妈妈会拿起来检查,然后会笑眯眯地说:“俺闺女手真巧,剪得不错来!”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兴奋地喊着:妈妈,我能帮你挣钱了!”
现在想想,母亲的腿总是疼痛,与母亲常年坐在凉炕上剪绣活有很大的关系。
母亲用勤劳的双手和并不强大的身躯,与父亲一起支撑这个家,供着我们兄妹个个顺利地完成学业,真是太不容易了!
从记事起,我就不记得母亲睡过一个囫囵觉。有时候身体不好,她也会咬着牙支撑着。我们渐渐长大了,花钱的地方更多了。父亲就给母亲买了一台缝纫机,还有一个电熨斗。母亲心灵手巧,我们的衣服全是母亲踩着缝纫机给我们做的。有了这个手艺,母亲就更忙活了,特别是快过年的时候,左右邻舍、亲戚朋友都拿着布料来家里让母亲给做衣服。母亲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费用,她知道,大家都在穷日子里熬着,过得都不容易。
记得一个冬天的夜晚,睡得迷迷糊糊的我突然被母亲的咳嗽声惊醒。我从被窝睁开眼睛,看见母亲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不时地用针磨一下头发,专注地在衣服上盯着一个个扣子。母亲的腰明显地弯了,脸色也苍白了许多,映在墙上的影子,随着母亲手臂有节奏地晃动着,看着影子里的母亲,听着母亲压低声音一阵阵地轻咳,我的心像被针刺了一下,很痛!我躲在被窝里,紧紧咬住被角不让自己哭出声音。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长大了一定不再让母亲这样辛苦,我一定要让她过上好日子!
我家的电熨斗跟随着母亲不知道给多少人烫过有皱褶的衣服,那些在艰难中一起讨生活的人,因为这只电熨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熨贴和满足。
我特别喜欢看书,那时候虽然家里贫寒,生活拮据没有什么钱,可每当我向母亲要钱说要买书的时候,母亲都尽力而为,从未拒绝过。这让我在学校里因为作文写得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母亲每次看到我带回家的“三好学生”奖状,都会笑得特别开心。
今年我56岁,母亲88岁。现在我们的日子都好了,父亲却已经不在了,母亲变得很孤独。看着母亲日渐变形的双腿和慢慢驼下去的脊背,她年轻时的模样越发清晰地在我的脑海里显现。母亲啊,如果我喊一声,您会不会从我的童年里走来啊,远远的,我就会向您跑去,我会紧紧地抱住您,再也不要您吃那么多的苦了!
作者简介:
宋协巧,山东莱阳人,笔名沐溪。山东散文学会会员,《烟台散文微刊》编委,莱阳作家协会会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