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婆婆一起过年
(2022-04-15 19:42:31)
标签:
2022年春季号 |
沐溪
我和先生进城工作已经好多年了,但每逢春节,我总是回家同婆婆一起过年。我觉得只有同婆婆在一起过年,才有年的味道和家的温暖。这么多年了,不管有什么事情,从没改过这个例子。
先生的老家在胶东一个小山村里。每年一进腊月门,勤快的婆婆就准备我们回家过年。她会早早给我们拆洗被褥,再选择个好天气,晒一晒。婆婆还会把我们住的房间,提前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离婆婆的村庄往北不到二里路,有一个集市,小年过后,婆婆骑着她的三轮车频繁地去采购过年用的东西。每一年婆婆都会给我们准备新的毛巾和袜子,闻着粗纤维散发出独特的味道,我的心里总是热乎乎的。每每想起,我对过年总有一种期盼和眷恋。
先生兄弟姊妹五人,公公常年在外工作,在那个清贫的年代,婆婆一个人扶养这些孩子们真是耗尽了心血。那时候,过年去亲戚家也没啥稀罕的东西,能拿出手的也就是白面饽饽了。从年轻的时候,婆婆就做得一手好面点。每年进入腊月门,婆婆总是会被左右邻舍的婶婶们请到家里帮着做过年的饽饽。她做的鱼饽饽,个个生动逼真,外观饱满圆润,让人看了都不舍得吃。记得每年过年她都会单独为我们做上一锅,里面会加上白糖、鸡蛋和猪油,特别好吃。我把好看又好吃的鱼饽饽分给朋友们,在她们一片叫好声中,我从内心感谢我的婆婆。
今年春节,我们刚刚回家,她高兴地打开自己的宝贝箱子,把自己剪得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一铺开,炕上、桌子上让她摆得满满的。阳光从窗户里照进来,映得她的头发雪一样的白,那些漂亮的图案在她的眉眼里活跃着、跳动着,真像一副好看的年画。婆婆看着我,满脸堆笑,她递给我一把剪刀,让我一起剪。触景生情,我记起了我和先生刚结婚的时候婆婆教给我剪的一对鸳鸯窗花的往事,我们一起贴在玻璃窗上,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婆婆手里的剪子在不停地闭合、旋转,剪尖飞快地咬着手中的红纸,各式各样的窗花、福字不断地呈现在眼前。自从公公去世以后,婆婆明显老了,身子骨也不如从前了,手慢多了,却也剪了不少,婆婆在我们的赞美声中,竟然像小姑娘一样害羞了。
“老大媳妇,快点把我做的年老虎给你弟妹看看!”婆婆突然转移了话题,喊着正在忙着做饭的大嫂。大嫂欢喜地把一个大簸箕搬到炕上,婆婆伸手一掀白色的棉布,只见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老虎,端坐在簸箕里神气活现地望着我,我忍不住赞叹这些老虎做得真像!婆婆听了,满脸的自豪,嫂子调皮地说:“妈妈,你可别忘了,是俺给您揉的面啊!”“忘不了,有你一份功劳!”大家听了,都忍不住笑大嫂争功劳!
先生老家的规矩是大年三十下午包初一早晨的饺子。婆婆会把年糕、栗子、红枣、还有钢镚都放在一个小碗里,孩子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婆婆把它们一个个包在饺子里,孩子们悄悄在有钱的饺子上捏上一个记号,我们大人看了,便会忍不住地笑,笑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其实,饺子下到锅里,白白胖胖的都一个模样,很难再找到当初留下的记号,全凭着运气吃嘛!
最热闹的是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吃着瓜子、花生和甜橘,看着春晚精彩的文艺节目,聊着天,真正感受到了阖家团圆的滋味。等到十二点已过,我们都会跪下给婆婆磕头,她笑呵呵地从抽屉里拿出一摞红包,给我们每人发一个,我们都高兴得像个孩子。有婆婆在,才有家的温暖,也才有年的味道。
我和婆婆一起过年,是每一年最快乐的事情。
作者简介:本名宋协巧,烟台莱阳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散文微刊》编委、莱阳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