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侣加同道:康定斯基与明特的恩怨情仇

(2018-11-25 18:52:38)
标签:

文化

德国表现主义

康定斯基

明特

蓝骑士

分类: 感知德国

 http://s3/mw690/001ZnPoLzy7ptBPZ1g652&690
《明特》图01:康定斯基:《明特肖像画》,1905年。

 

情侣加同道:康定斯基与明特的恩怨情仇

《悦读德国》杨悦

 

加布里埃莱·明特 (Gabriele Münter,1877-1962) 是除保拉·莫德松-贝克尔 (Paula Modersohn-Becker) 之外,德国表现主义女画家中最耀眼的一位,两人相差一岁,保拉英年早逝,像流星划过夜空,留下的作品稀少珍贵,而明特在其85年的漫长岁月中,留下了2000幅油画,1200幅摄影作品和上千幅素描、水彩、木刻、玻璃版画,是德国二十世纪艺术史上屈指可数的女性先驱艺术家,不仅是德国表现主义画派“蓝骑士”社的核心创始成员,更是其麾下最富盛名的女画家。

明特1877年出生于柏林富裕之家,在四个子女中排行老小,父亲是牙医,在她9岁时离世,母亲带着她和哥哥姐姐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在她20岁时亦撒手人寰。不幸中的万幸,明特获得丰厚的遗产,1898年,她与姐姐结伴远渡重洋前往美国,探访母亲家族的亲戚,并得到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柯达相机。

明特在美国逗留了整整两年,从纽约到得克萨斯,用镜头记录新旧世纪之交的风土人情,拍下近400帧照片。明特富有艺术天赋,相机为她打开了审视世界的另一扇窗,训练了她捕捉外景的眼力。

1900年返回德国后,明特能够继续追逐梦想,从事自己喜爱的艺术,不为衣食所忧,之后购置房产,躲避战祸,无不得益于父母遗馈的不菲财产。

而身后她能在德国画坛享有盛誉,未被时间长河湮没,世人始终记得她,缅怀她,不仅因其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和曾是大名鼎鼎的抽象派艺术先驱康定斯基的学生和十余年的生活伴侣,更因她作为德国艺术史上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名画保护者与捐赠者,而名垂青史。

这位著名的德国表现主义女画家, “被康定斯基欺骗和抛弃的傻女人”,为慕尼黑市,为德国画坛,为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1902年,命运之神将明特带到慕尼黑法兰可斯学校(Phalanx Schule)学习美术,瓦西里·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 正是该校的创办人和校长,他对明特的艺术才华大加赞赏,并帮她树立起作为画家的自信,同时带给她身为女人的幸福,可惜使君有妇,康定斯基与表妹妮娜已于1892年成婚。妮娜千里迢迢从俄罗斯来到慕尼黑陪伴夫君,康定斯基似乎忘了自己是有妇之夫,明特也深信不疑他会娶她。

1904年始,康定斯基带着明特四处游历、参访、写生、创作,他们一同前往尼德兰、突尼斯,途经斯特拉斯堡、巴塞尔、里昂和马赛;法国、意大利的诸多地方也留下两人爱的足迹。他们去波恩拜访明特兄姊,骑自行车环游萨克森,卿卿我我,度过一段甜蜜的时光。

http://s14/mw690/001ZnPoLzy7ptBX2fXT7d&690
《明特》图02:康定斯基:《明特在作画》I,1903年。

http://s13/mw690/001ZnPoLzy7ptC0fkBKfc&690
《明特》图03:康定斯基:《明特在作画》II,1903年。

http://s4/mw690/001ZnPoLzy7ptBZ4bRN03&690
《明特》图04:明特:《康定斯基在画风景》,1903年。

 

1908年,他们首次来到距离慕尼黑70公里的小镇,斯塔费尔湖畔的穆尔瑙(Murnau am Staffelsee),这里的青山绿水给两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次年八月,明特在穆尔瑙买下一幢别墅,与康定斯基共筑爱巢。

因常常有俄罗斯人前来做客,故明特别墅被当地人叫做“俄国人之家”(Russenhaus),这里既是“蓝骑士”社的诞生之地,也是“骑士们”饮酒聊天、探讨艺术的大本营。1962年,明特去世后,这里作为“明特故居”(Münter-Haus) 保留下来,接待从世界各地前来朝圣的“蓝骑士” 迷们。

就在这样一座不起眼的乡间别墅,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明特将康定斯基和“蓝骑士们”1914年之前的早期画作,用旧报纸层层叠叠包裹起来,掩藏在地窖里的瓶瓶罐罐背后,使它们免遭了纳粹分子摧毁所谓“颓废艺术”(“ Entartete Kunst”)的毒手,并幸运地躲过了二战炮火,德国人笑称明特地窖为“百万地窖”。

1957年,明特80大寿之际,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将1000多幅“蓝骑士”绘画作品无偿地捐献给慕尼黑伦巴赫画廊 (Städtische Galerie im Lenbachhaus,Müchen) ,其中不仅包含康定斯基90件油画作品、330多幅素描、水彩、木刻、玻璃版画、草稿和28本速写本,还包含德国表现主义领军人物弗兰茨·马克和后被誉为“俄罗斯的马蒂斯”的雅弗林斯基等大家的作品,价值连城,轰动一时,使慕尼黑一举成为收藏“蓝骑士”画作的重镇,也让伦巴赫画廊一夜之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美术馆,在德国画坛传为美谈。如今,伦巴赫画廊现任馆长回首往事,感喟道:“他们自己过着清贫如洗的晚年生活,却把“富可敌国”的财富慷慨地赠与慕尼黑,赠与伦巴赫……”时至今日,前来参观拜谒的艺术爱好者络绎不绝。

 

http://s12/mw690/001ZnPoLzy7ptCf6QS7ab&690
《明特》图05:明特:《俄国房子》,1931年。

http://s3/mw690/001ZnPoLzy7ptCd2Ifg22&690
《明特》图06:位于慕尼黑南部小镇穆尔瑙的“明特故居”,也被叫做“俄国房子”,德国《华商报》主编修海涛先生摄。

 

距离明特捐赠过去了一个甲子,德国人没有忘记这位女艺术家,她的身份不仅仅是“康定斯基前女友”,“扣留”他画作的那个“恶女人”,他俩分道扬镳多年后,康定斯基企图通过法律手段索回没有来得及带走的画作,包括与画家朋友们互赠和互换的作品,遭到明特严词拒绝,既然你遗忘了德国的人,那么连留在德国的画也一块儿忘记得了。

昔日情人反目为仇,诉讼战旷日持久,最终康定斯基放弃索回,书面承诺,“加布里埃莱·明特-康定斯基”对存放在穆尔瑙别墅里的所有画作享有完全的支配权。想必他心有戚戚,虽然他们从未结婚,但在1903年郎情妾意时曾秘密订婚,也许,他终究视她为自己人。

明特的决绝让这批画作安然无恙地留存在“蓝骑士”的故乡,否则可能天各一方,甚至无处寻踪,如果落入私人藏家囊中的话。行笔至此,不禁费思量:当年徐悲鸿赔偿蒋碧薇的高昂分手费,那一百幅油画今在何方。

为纪念明特诞辰140周年,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一月,在欧洲三座不同的城市,相继举办“明特作品回顾展”,以兹纪念这位二十世纪女性艺术家先驱,展览摘取画家自己的言语来命名:“Malen ohne Umschweife” (“直观地去画”)。

http://s7/mw690/001ZnPoLzy7ptCxUDDo76&690
《明特》图07:明特《沙发上写字的女人》,1929年。本次展览的招贴画。


 

这三座城市分别是德国慕尼黑、丹麦胡姆勒拜克 (HumlebæK)和德国科隆,这里曾留下明特的足迹,或有其渊源,在她丰沛的生命历程里占据着一席之地.

慕尼黑伦巴赫画廊前任馆长汉斯·康拉德·勒特尔 (Hans Konrad Roethel) 与明特后继生活伴侣约翰内斯·艾希纳 (Johannes Eichner,1886-1956) 同为艺术史学家,两位男人的友情加上明特的慕尼黑情结,最终促成“蓝骑士”安家“伦巴赫”。

风度翩翩的艾希纳也是哲学家,1928年与明特在柏林初次见面,两年后随明特一起回到穆尔瑙,在曾经的“俄国人之家”里相依为伴,携手度过人生的后半场,死后合葬于穆尔瑙。

艾希纳与勒特尔同是明特绘画艺术的知音与顾问,联手致力于传播 “蓝骑士”艺术作品,并促成了“加布里埃莱·明特与约翰内斯·艾希纳基金会”的建立,用以保管和维护明特的捐赠与遗物。这次展出的132幅明特作品中,90幅来自该基金会。

第二场明特作品回顾展定在丹麦首屈一指的路易斯安纳现代美术馆 (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 举办,是为了追溯画家早年的足迹,在斯堪的纳维亚,明特曾享受事业上的荣耀,也饱尝情感上的创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对俄宣战,康定斯基仓促离开穆尔瑙,返回莫斯科。1915年,明特只身来到保持中立的斯堪的纳维亚,只为在斯德哥尔摩与康定斯基重逢。他们选择北欧作为重聚之地,与当时一位画廊经纪人有关,他分别在斯德哥尔摩与哥本哈根为明特举办了三次重要的画展,包括她当时最大的个展,成为明特艺术生涯上的重要一站。

令明特始料不及的是,她与康定斯基1916年春相见过后,康定斯基用书信的方式中断了两人的关系,从此音信杳无。明特不明就里,怀着希望,在斯堪的纳维亚居住了五年。康定斯基在1911年已与表妹离婚,六年后再娶,新娘却不是明特,是一位比他年少30岁的俄罗斯女郎安娜。

直到康定斯基携新夫人到魏玛包豪斯任教,蒙在鼓里的明特才如梦初醒,千里寻夫的情人在骤然消逝后的第二年就与别的女人结婚生子了。明特备受打击,哭泣、消沉、抑郁,甚至一度放下画笔,心灰意冷……

第三场明特作品回顾展正在科隆的路德维希博物馆 (Museum Ludwig Köln) 举行 (15.09.2018-13.01.2019) 。相比北欧,明特与威斯特法伦和莱茵地区的连接更深一层。她出生的次年,全家从柏林迁回父亲的故乡,位于威斯特法伦的小城Herford,后来又迁往科布伦茨。20岁时,明特在杜塞尔多夫的女子私人艺术学校- 恩斯特·博斯学校 (Ernst Bosch Schule) 接受最初的艺术启蒙教育,因为当时的国立艺术院校不接收女生。

明特与科隆甚是有缘,她第一次踏足科隆是在1900年,为了观看一部电影,终其一生都是影迷。8年后,她首次个人摄影作品展也是在科隆举行。1925年,她的个展在科隆艺术协会举办,明特再次踏足科隆,并在此居住了半年之久。

如今,一切都已远去,唯有一帧帧黑白照片,一幅幅彩色油画挂在墙上,任人品味,由人评说。

与康定斯基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为明特的人生抹上了一层传奇色彩,玛丽·奥利弗 (Mary Oliver) 曾说:“一个我爱过的人给了我一盒子黑暗。很多年后我才明白,这也是一份礼物。”

这份“黑色”礼物,明特也许并不稀罕,于是把它拱手送人,送给那些爱看画的人。

 

2018年11月18日星期日

http://s11/mw690/001ZnPoLzy7ptCKLlyO2a&690

《明特》图08:康定斯基:《穆尔瑙附近的火车》,1909年。
http://s2/mw690/001ZnPoLzy7ptCMbWhPe1&690
《明特》图09:康定斯基:《穆尔瑙,眺望斯塔费尔湖》,1908年。

http://s3/mw690/001ZnPoLzy7ptEwlHIm82&690

《明特》图10:明特:《划船》,1910年。


http://s2/mw690/001ZnPoLzy7ptEvrvuVd1&690

《明特》图11:明特:《餐桌边的男人》(康定斯基),1911年。


http://s6/mw690/001ZnPoLzy7ptCPGZWB05&690

《明特》图12:明特:《冬天的乡间小道》,1911年,入选德国系列片《世界博物馆里的1000幅名画》。


http://s8/mw690/001ZnPoLzy7ptCQhsV1f7&690

《明特》图13:明特:《茶桌边的康定斯基》,1910年。


http://s9/mw690/001ZnPoLzy7ptCRg9lu28&690
《明特》图14:明特《餐桌前的康定斯基与Erma Bossi》,1912年。

http://s3/mw690/001ZnPoLzy7ptCNBsMa02&690

《明特》图15:明特:《雅弗林斯基与威若肯》,1909年。两位俄罗斯画家是一对情侣,在一起27年,因雅弗林斯基与威若肯的侍女生子而分手。

http://s13/mw690/001ZnPoLzy7ptFcONoE8c&690
《明特》图16:明特:《玛丽安·凡·威若肯画像》,1909年。这是明特最著名的肖像画。威若肯是与明特同时代的俄国女画家。

http://s4/mw690/001ZnPoLzy7ptCRJOZd83&690
《明特》图17:明特:《倾听》(雅弗林斯基画像),1909年。

http://s4/mw690/001ZnPoLzy7ptCF3zWj23&690
《明特》图18:明特墓地位于“明特故居”对面的山坡上。她与第二任生活伴侣约翰内斯·艾希纳合葬于此。从其墓地可以遥望其故居,这是明特生前特意安排的,德国《华商报》主编修海涛先生摄。
http://s16/mw690/001ZnPoLzy7ptCK10sLcf&690
《明特》图19:慕尼黑伦巴赫市立画廊外景,摄于2018年6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