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国中学的开学典礼

(2013-09-16 05:53:21)
标签:

德国教育

德国中学

文理中学

开学典礼

教育

分类: 感知德国

 德国小学只有4年,德国人惯称的五年级,就是我们所说的初中一年级。

  一般来讲,德国孩子36岁上幼儿园,610岁念小学。小学四年级结束后,进入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中学。德国文理中学,相当于中国的重点中学,学制8年,12年级结束后,毕业生要么进入大学继续深造,要么进入社会开始职业培训。

  对德国人来讲,8年的中学生活,不仅是学制最长的一个时段,也是与同学相处最久的一个时期,有些一辈子的朋友,甚至携手终生的爱人就是在中学时代结识的。

  女儿在今年夏天升入中学,我和先生一道参加了她学校举办的开学典礼,典礼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教堂举行,第二部分在学校礼堂举行,给我的印象是简洁端庄,富有深意。

  这所文理中学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校史,是本市四所文理中学里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从最初的教会学校和男校,发展演变为规模和学生人数最为庞大的一所文理中学,是本地人心目中的精英中学,今年共招收了6个班级,每个班约30名学生,是从周边区域近20所小学里经老师推荐而挑选出来的佼佼者。

  在暑假前的家长信息会上,校长就提到了开学典礼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奉劝各位家长在这一天不要全家老小倾巢出动,七大姑八大姨地都来参加开学典礼,因为学校礼堂的座位有限,也就能容纳45百人的样子。校长的顾虑并非多余,我们参加过女儿小学的入学典礼,对此深有体会。德国人非常重视小孩子的入学典礼,觉得这是孩子一生学习的开始,父母双方 (不管分居、离异或者再婚) 必然到场就不用说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即便不住在附近,也常常为此专程跋涉来参加孙辈的小学入学典礼。这样说吧,那一天,除了父母带上没有上学的弟妹来观礼外,祖父母甚至别的亲戚也来,济济一堂,热闹非凡。女儿的小学入学典礼,我们和母亲一道参加了,至今记忆犹新。

  这次的中学入学典礼,前部分在位于老城中心的教堂里举行,由教堂的牧师主持;然后移师学校的礼堂,由校长和副校长主持,前后各半小时到45分钟的样子。

  德国人参加此类活动总是早早到场,偌大的教堂座无虚席,孩子们背着形状和风格与小学生书包迥然不同的新书包,与父母亲,或者外加几个“不自觉”的祖父母或亲戚,坐在一起,和认识的同学家长打着招呼,脸上露着兴奋而怯怯的神情,等待着开学典礼的举行。

  在德国,任何重要仪式,都是在音乐声中开始的,开学典礼也不例外。虽然是在教堂里举行的仪式,我听到的更多的是与宗教无关的、人性化的循循诱导和殷切勉励。牧师的开场白直抵孩子心中的小忐忑,他谈到的是孩子们离开一个熟悉的旧环境,即将进入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心里难免会产生害怕与不安,而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听到这里,我和女儿互相捏捏握在一起的手,相视一笑,哦,这不是女儿一个人才有的小小担忧啊,她这两天嘀咕得最多的就是,她熟悉小学的每一间教室,和每一个藏猫猫的角落,而对即将进入的这所本小城最大的中学望而生畏,因为陌生和不了解。讲话的牧师好像事先分析过孩子和家长此时此刻的心理似的,从孩子小升初的方方面面谈起,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发给每个人的歌单上,无论是歌词,图画还是文字,大意上都切合了一切从小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粒种子,从发芽到长大,从树苗到参天大树,这一切都是从小开始,这一切需要的仅仅是时间。

  仪式中间,由一位高年级学生在教堂的管风琴上弹奏巴赫著名的C大调前奏曲;还有由校合唱队演唱的欢迎新生的歌曲《你好,新同学!》,那悠扬的旋律,活泼而充满友爱的歌词,与学生们纯净而清亮的歌喉,回荡在教堂里,余音袅袅,让人感觉到温暖和友爱的力量。

  在所有来宾一起合唱的五首歌曲中,有三首具有普世意义,不包含任何宗教性质的内容,宣扬的是一个人的话就渺小而脆弱,团结在一起就充满了力量;鼓吹万事万物都是从最初的萌芽开始,从一点一滴的希望开始。有趣儿的是,无论大人孩子,大家不仅看着歌词一起随着乐队的伴奏放声高歌,还按照歌单上的提示,整齐划一地搓手、打响指儿、拍手和跺脚,把现场的气氛烘托得欢快而热烈,与牧师讲话时静穆与庄重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中的一个环节是老师代表和高年级同学代表在台上一本正经地承诺,将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新生,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和培养他们。牧师也向在座的家长提出了希望,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好好地陪伴、理解和支持每一位即将成为中学生的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才。

  教堂仪式最后在牧师的祝福声中结束,看着高高的玻璃花窗上掩映着的夏日暖阳,听着教堂外大树上传来的小鸟儿动听的啁啾声,孩子们在长辈们的簇拥下,移步到中学的礼堂里,接受校长代表学校所表达的祝福和入学寄语。

  每个班级由两位老师负责,新生们坐在舞台上,两位老师并列站在台下,分别一一念出孩子们的尊姓大名。每个老师念名字前,都有些忐忑不安地说:“念错了请多多包涵”。因为外国人的姓氏各式各样,来源不一,没有统一的发音标准,比如俄国姓氏或者亚洲人的姓氏都可能被念错。其中一个班级竟然有4个孩子的名字叫亚历山大,引来全场善意的笑声。老师念完名册后,将自己班级的孩子带走,去往各自的教室。就这样,将近180个新生,一个个地背着书包,神气地从舞台上走下来,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地分批走出礼堂,家长们给这些新生鼓掌,像欢送英雄一般欢送他们去往各自的教室,那里将是他们青春梦想开始的地方。在整个开学典礼上,孩子们是绝对的主角,受到各方的关注、关心和尊重,在长辈们充满了爱与理解,充满了希望和期待的目光与话语中,他们人生新的一页翻开了。

  这样一个简朴而庄重的开学典礼,伴随着音乐,洋溢着欢声笑语,没有枯燥的说教和空洞的口号,只有浅显的道白和温暖的鼓励,这样一幅幅有趣儿、有意思、有意义的场景,是否会留在新生们的记忆中,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呢。

  至少女儿说,她觉得这样的开学典礼很好,从上午9点开始,到中午12点半放学,她的中学生涯就此拉开了帷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