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今年高考的作文题

标签:
时尚情感文化 |
分类: 读书心得 |
再议今年高考的作文题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以《红楼梦》原著第十七回的文本为基础,分析了今年高考的作文题。我们家庭中,有一个参加高考不久的吴家琛(大学二年级),还有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吴家丞(高中二年级),这就让我们对于高考的作文题非常关心和感兴趣。于是,我们围绕今年的考题,在微信群里面展开了议论。
一种意见认为,这个考题的主题应该是成语典故或古文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确实不怎么好写,容易跑偏。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从生活、工作中的细微之处入手;从小事做起磨炼年轻人的观察力;从年轻人要在实践中积累力量开创事业等等方面来写。要我写就写论文体,“论对事物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这是要求考生从“更广泛的领域”来获得“启示”,经过“深入思考”后,来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就给予了考生一个海阔天高的想象空间。
鲁迅先生研究《红楼梦》认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你可以引用鲁迅的这一段话来展开议论。只要扣题比较严密,得分的可能就比较大。但是如果你不知道鲁迅的这一段话,那么就只能说遗憾啦!
毛泽东在农民运动初期看《水浒传》,看见的是造反有理;到了延安再看,看见的是对敌斗争中的知己知彼(探明祝家庄的盘陀路);他老人家到了晚年,特别担心他缔造的红色江山会变色,这时看《水浒传》,看见的是投降派。这也是说明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的例子。
苏轼关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句也可以用来说明问题。
盲人摸象,各执一端。也可以作为素材来使用。
如果从贾政与宝玉的父子关系来做文章,说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道理,也未尝不可。
总之,借题发挥的空间是很大的。答题过程中,就看你的知识储备量如何。如果你的知识积累比较丰富,就可以围绕一个议题旁征博引,撰写出一篇好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