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卓吾老子 @三碗涕泗 @司法鉴定圈的帅哥

(2014-01-19 23:59:15)
标签:

杂谈

@卓吾老子 @三碗涕泗 @司法鉴定圈的帅哥

http://s14/mw690/001ZmaLdgy6FVbnz6Al9d@三碗涕泗 @司法鉴定圈的帅哥" TITLE="@卓吾老子 @三碗涕泗 @司法鉴定圈的帅哥" />

前些天@三碗涕泗 转贴让我看看上述两份笔迹是否同一人所写,大概起因是@卓吾老子 经调查发现某个红学家造假问题,证据就是一份古时的原始字迹(左边)与该涉嫌造假红学家写的字(右边)高度相似。我首先询问有没有该红学家临摹左边古人的字仿写问题,答曰绝无仿写可能。如果是绝无仿写可能,比如李白写了“床前明月光”原迹,而几百年后我又在课堂上听写老师的“床前明月光”作业,两者能相似到如上图地步,可能吗?毕竟两者书写水平、风格及大量相同字的写法、运笔、起收笔、搭配、布局等特征几乎完全一致。所以说不存在仿写可能的情况下,上述两者笔迹是同一人笔迹,没什么可争议的。

但是,问题就出在是否存在仿写可能。如果没有仿写,就是同一人两次在不同环境下书写的,那么,问题就出来了: 1、两者文字内容及布局完全相同。2、第一个“章”和第二个“章”一个出头一个不出头相同。3、第四列“章 供”的空位相同。等等还有很多特征。所以可以判定两者一定存在仿写关系,而不是“绝无仿写可能”。

既然是仿写,那么这就涉及到高仿真练习摹仿笔迹问题了。如果严格判定,剔除同一人书写笔迹变化(无意)及书写多样性(有意)因素,左边“同、寫、鳳、驅”等字,框架内的结构要明显宽一些,“奇、不、新、是、谓、诸、驅”等字上还是有写法、笔顺、搭配的差异。

综上所述,当作案子仔细看后,就现有不清晰的图片,上述两份笔迹我认为很有可能是练习摹仿书写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好有面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