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女儿的苦恼

(2010-09-26 10:15:36)
标签:

文化

分类: 小凡信箱

小凡:
    我是个70后,家里的长女,我现在离开农村外出工作了,但我的家人还生活在那片土地上。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没文化,也没有其他手艺,只能靠卖苦力挣钱养活我们。母亲为了让我们三个子女上学,倾其所有来供养。当时,母亲不顾面子,去邻里借钱让我们上学,为的就是让我们将来成为有出息、有本事的人。现在我们虽谈不上有什么成就,但在村里人眼里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说起来母亲总是感到很欣慰很满足。
尽管儿女们都长大了,可家里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好。父母都是60多岁的人了,出于生计,家里又于前几年承包了几十亩果园,儿女们都在外工作,只有休息才能回家帮忙,繁重的体力活儿全部压在了父母身上。可能是太累了,父亲的脾气由以前的坏变得更坏了。家里农活儿多,母亲又要为弟弟看小孩子,每天早晨4点多就起床,骑车到3里外的果园劳动,等孩子醒了再回家帮忙照看。母亲性子急,看着父亲干活像老牛一样慢吞吞地,免不了气得骂父亲。父亲干活儿慢,骂人急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多人都不喜欢他,甚至母亲花钱请来帮忙干活的人他都会把人气走,更不要说身边的人了。
    小舅舅在果园里弄了个养猪场,父亲为人小气,他总认为小舅舅占了他很大便宜,于是时常找茬骂他,害得小舅舅都不敢理他,好几次都被他骂哭了。我们从小在姥姥家长大,跟舅舅们的感情很深,母亲更是不用说,为此我们三个也很少理父亲,常常是一家人有说有笑,他却躲在一边。也许是感到太受冷落了,他便把怨气都撒在母亲身上,有时甚至动手打人。我很生气,甚至想过让他离开家、消失在地球上,或等孩子长大不需要妈妈时就亲手杀死他!在我眼里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而是一个脾气坏、没爱心、不懂感恩、小气、一无是处的男人(这中间可能也有我对他的误解),所以自我上初中后基本上不喊他爸爸,不正视他。他有些怕我,好多次都因为我在家而不敢乱发脾气,等我一走他又会骂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现在已经懒得跟他吵了,太多时候只想逃避。母亲或其他人跟我说起他我只是不做声,因为我也没办法了。为了减轻父母的劳动压力,我所有的节假日都不回婆家,带上老公、孩子回娘家帮忙劳动,为的就是讨父亲欢心,虽然我不理他,但也想让他少生气,少骂人!
    我该怎么办?我能怎么办?小凡,你能帮帮我吗?我的心太累了,再这样下去我会疯掉的!
                                                                                  河北满城:燕非

 

不必苛求父亲

燕非你好!
    看着你的来信,我脑子里出现了一个父亲的形象,但是这个形象跟你信中所说的父亲似乎是两个版本。
    从你的信中我读到的是:你的父亲,小时候家里穷,没上过一天学,只能靠卖苦力维持生计。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生活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为了让孩子有出息,他也接受了妻子的建议,四处筹钱供孩子们上学。如今,孩子都已长大以后各自成了家,过上了独立而有尊严的生活。而年过60岁的他体力已不如从前,但为了生计,也为了不给子女添负担,他和老伴还承包了几十亩的果园。
    从小没有读过书,说不出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老实本份,但性格不太豁达,不善于沟通和表达,因此不遭人喜欢,被人看不起,就连自己的孩子也不愿意正眼看他。家中的男主人地位被小舅子取代,自己只能被冷落在一旁看着他们有说有笑。可以想象,面对这种状况他心中一定积郁了越来越多的不满与屈辱。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善这种关系,他也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所以动不动他就会冲人发脾气甚至抬手打人。
    燕非,你是否愿意接受我这个版本的父亲?当然,我所读到并理解的这个父亲也许并不完全客观真实,但是,我想说的是,任何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我认为如果你想解决父亲与你和家人之间的问题,恐怕首先还是要从改变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开始。你现在也是为人妻、为人母了,换位思考,尝试站在丈夫、父亲的角度去看问题,也许对父亲的种种做法会多一些理解。
    前些日子,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儿子出版了《我和父亲季羡林》一书,一时引来如潮争议。书中的父亲季羡林打破了人们心目中的大师形象,有国无家、孤独而又无情,这让很多读者难以接受。长期以来,社会对男性的角色要求,以及文艺作品为我们塑造的父亲形象多是定型化的:家庭的主心骨、管大事不计较小事、比妻子能力强、对子女严厉而又慈爱。于是,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套用这个假设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眼前的真实的父亲,以致“发现”现实版的父亲诸多不尽人意。
    其实,父亲就是父亲,一个与你有血缘关系的普通男人。既然是人,也就难免会有种种缺点,包括道德、性格上的不足。作儿女的无法去要求自己的父亲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更应该避免在父母亲的矛盾中扮演有倾向性的角色。
    如果按照社会性别观点来看,你父亲也可以说是一位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在男权社会的价值观中,两性关系应该是男强女弱。而从你的描述中,你父亲不管是在处理家庭内部还是外部事务,似乎都不如你母亲能力强。这种男弱女强的事实,一方面可能导致大家对他的轻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他的自卑。过度自卑而又无处倾诉、无法改变,心理极度扭曲也是引发家庭暴力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认为要解决你及家人的苦恼,首先应该尝试在心理上接受你们的父亲。他爱唠叨、说话伤人,小气、干活不利索,这些是他不招人喜欢的一面,但是,他生、养了你们,终身辛苦劳作,至今还在为儿孙作贡献(信中说你弟弟的孩子由你母亲照看),其间的艰辛又有谁知?儿孙满堂却内心孤寂不是一种好受的滋味。所以,在接受一个有缺点的父亲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给予他理解、尊重和爱。
    在他和母亲的矛盾中,你们应该尽量站在中立的立场去调解。他对母亲施暴肯定是错误的,必须坚决制止。事后,要给他讲道理,指出打人的严重性。作为长女,这些都是你责无旁贷应该做的事情。当然,你们也可劝劝母亲,改变一下处理问题和说话的方式。人们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尊重和理解也都是双方的。
    真心地说一声“对不起,爸爸,我爱您!”对于一向含蓄的中国人来说,当面说出这番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为了家庭和睦,为了爱自己也为了爱妈妈,放弃对父亲的怨恨与责怪吧。接受他、帮助他、给他爱,让他过一个与家人没有对立、相互理解与宽容的晚年吧!
                                                                                            小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妥协也是爱
后一篇:诗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