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0-11-07 19:30)
标签:

转载

分类: 编辑手记·报道
农家女书社可谓人才济济,看看下面的这些短信,你能相信这是出自小学文化的农家女之手?在这个所有人都忙忙碌碌的时代,你是否也曾如此用心,给你的爱人发过这样的短信?
原文地址:另类两地书作者:农家女书社

    逢年过节人们习惯给亲戚朋友发个信息,但大多数用的都是网络写手编的信息,被人们传来传去,到处泛滥。我们农村人现在也流行用手机信息传情,但我们有的姐妹给在外地打工的丈夫发的信息却很特别。

    内邱书社的毛占英30来岁,没念过几年书,但她性格活泼,爱好文艺,也爱看书。她不仅

标签:

文化

分类: 卷首语

——写给“最有前途的农村女性”

 

    非常遗憾,因为10月11日到香港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学习培训,我未能出席在农家女培训学校举行的“中国最有前途的农村女性”颁奖仪式。看到参会名单中有那么多熟悉的名字,我多么希望能在金秋送爽的十月与你们在北京相见,互诉衷肠。我想你们一定和我有同样的心情。
    我想说说我对“最有前途的农村女性”的理解。
    社会的主流总是在关注各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就像演艺界,人们关注的总是明星大腕,而明星大腕往往又是从演主角开始的。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影视作品,只有主角没有配角还能成戏吗?可以说在出头露面机会最多的演艺界,能够让人们记住的演员不会超过10%,明星大腕更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演员演了一辈子的戏可能都是绿叶配红花。以此类推,各行各业不都是如此吗?所以在2006年北欧妇女发起了一场运动,让世界各国按人口比例推出1000名劳动妇女,让这千名妇女代表世界一半的人口争评“诺贝尔和平奖”。发起者的目的就是让全世界记住,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不仅是几个精英,我们妇女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签:

转载

2010年10月12日至13日,由农家女杂志社主办的“最有前途的农村女性”颁奖暨经验交流会在农家女学校召开。以下是相关摄影报道。

2010年10月12日下午,参会的姐妹们分成了四个组,讨论“什么是有前途的农村女性?”“创业女性如何平衡与家庭的关系?”瞧!姐妹们多认真呀!

(2010-09-26 10:15)
标签:

文化

分类: 小凡信箱

小凡:
    我是个70后,家里的长女,我现在离开农村外出工作了,但我的家人还生活在那片土地上。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没文化,也没有其他手艺,只能靠卖苦力挣钱养活我们。母亲为了让我们三个子女上学,倾其所有来供养。当时,母亲不顾面子,去邻里借钱让我们上学,为的就是让我们将来成为有出息、有本事的人。现在我们虽谈不上有什么成就,但在村里人眼里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说起来母亲总是感到很欣慰很满足。
尽管儿女们都长大了,可家里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好。父母都是60多岁的人了,出于生计,家里又于前几年承包了几十亩果园,儿女们都在外工作,只有休息才能回家帮忙,繁重的体力活儿全部压在了父母身上。可能是太累了,父亲的脾气由以前的坏变得更坏了。家里农活儿多,母亲又要为弟弟看小孩子,每天早晨4点多就起床,骑车到3里外的果园劳动,等孩子醒了再回家帮忙照看。母亲性子急,看着父亲干活像老牛一样慢吞吞地,免不了气得骂父亲。父亲干活儿慢,骂人急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多人都不喜欢他,甚至母亲花钱请来帮忙干活的人他都会把人气走,更不要说身边的人了。
    小舅舅

(2010-09-26 10:14)
标签:

文化

分类: 阅读·健康

开栏语:静谧的乡村夜晚,总有一盏灯在亮着;难耐的寒冬酷暑,总有一支笔在挥舞着。她,就是我们的妈妈、姐妹,或者女儿;她,更是我们身边的乡村女作家。她们用自己智慧的头脑、活跃的思维、细腻的情感、优美的笔触低吟浅唱,为我们谱写了一首首优美的左邻右舍曲,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田园风景图——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设“乡村女作家”栏目,旨在通过这个栏目,为写作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风采和才华的平台。

 

文/王海芬

去年四月份,收到杂志社的邀请函,要去北京参加为期三天的通讯员培训,一时间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写作一直是我的梦想,能与杂志社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对一名乡村文学爱好者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欢喜之余又暗自思忖这件事该如何取得丈夫的支持。毕竟是在农村,一个多年未出过远门的农妇,要在农忙之际,独自一个人出门,为的是圆文字梦,这大概是一般乡下人难以理解的。再说培训返程那天正好赶上堂弟结婚的日子。
    距离去北京的日子只剩下三天了,晚饭后我不得不吞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