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资产证券化 |
分类: 时评 |
细心的人们可能已经知道,12月3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全国政协“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主题座谈会”上提出,将从多方面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发行窗口上,鼓励资产证券化产品不仅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也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发行。
阎庆民提出,未来将从三方面推进资产证券化:一是发起机构范围不断扩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等非银金融机构均可以做;而是基础资产类型趋于多元化,包括公司债、小微企业贷款,个人抵押贷款等都可作为基础资产;三是投资者也可以扩大到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等,并将推进信贷资产流转业务试点,逐步实现信贷结构的优化和透明。
这一消息意味着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的“闸门”即将打开。资产证券化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主要原因是担心发生类似于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因为那次危机主要是资产证券化惹得祸。所以,中国在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方面,监管部门特别谨慎,审批程序比较复杂。规定的发行机构和投资机构都比较单一,当国务院要求进一步采取措施缓解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之后,证监会就立即下发文件,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审批制改为业务备案制,不再进行逐笔审批,只要取得业务资格的银行均可以直接备案发行。投资者扩大到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等机构。这无疑标志着中国资产证券化大开“闸门”的时代已经到来。
当然,为了保证资产证券化业务在中国能够健康地开展起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阎庆民在会议上还特别提醒人们注意防范风险:一是要立足实体经济,不要忘记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二是是按照“三性”原则监管(即,一次性、可比性、简单性)。三是要防范跨行业和跨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