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污染企业迁移北京 |
分类: 时评 |
据媒体报道,原定于今年年底前退出的300家污染企业将提前至今年10月底就“告别”北京,迁移外地。
那么,这些从北京迁移到外地的污染企业是否会带着污染走?这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一些污染企业打着产业转移的旗号,纷纷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找新的地方继续制造污染。这种产业转移,实质上是污染转移,而非污染的消除。当中、西部地区被污染后,中国就没有“干净”的地方了。
为了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对污染企业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既然是污染企业,就必须解决污染问题,解决了污染,可继续生产,解决不了污染,便立即关闭。否则,即便迁移到别处,难道别处就可以被污染吗?
北京的行动已经提供了很好的答案。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对媒体明确表示,即便是迁移到外地,也绝不能让这些企业带着污染走。目前,北京市已确定包括砖瓦、石灰、石材、沥青防水卷材、建筑陶瓷、平板玻璃、铸造、锻造、电镀、家具、涂料、印染共12个工业污染行业整体退出,而退出的途径和方式,不只是外迁,大多都是通过拆除污染生产设备、对主要污染生产环节进行停产、变更工商营业执照、注销营业执照、迁出本市等方式使这些污染企业告别北京,最终使这些企业无法再具备落后生产的能力。为提前完成这次调整退出目标,北京市将定期公布工业行业调整、生产工艺和设备退出指导目录,对目录范围内的企业,相关部门不予审批扩大产能项目,不再换发生产许可证。同时北京市相关部门也将加大执法力度,执行污染行业和污染企业差别电价、差别水价,提高污染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推动污染企业加快调整退出。在实现调整退出目标过程中,散、乱、差的中小型工业生产企业聚集区(过去的工业大院)将成为清理重点。对于其中一些条件好的企业将搬迁到开发区,其余条件较差的企业则将予以关闭。统计显示,去年北京市已经调整退出了288家工业污染企业,全部建筑渣土烧结砖生产线都被关停,金隅顺发水泥厂、平谷水泥厂实现停产共减少水泥产能150万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工程治理,2013年全市工业二氧化硫、烟粉尘、氮氧化物分别比上年减少7000吨、4000吨和13000吨。
北京的行动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还北京一个蔚蓝的天空已指日可待。但更可贵的是北京不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简单地转移污染企业,而是采取多种措施消灭污染企业。目前,中国正处于产业大转移的时期,期待在中国境内,都能像北京那样,立足于消灭污染企业,不搞简单的污染转移,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天地,无论污染转移到哪里,最终我们所有人都是受害者。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无论在任何地方,尤其是西部地区,政府不能只为了GDP的增长而接纳污染企业,而是要以坚决的态度和果断的措施拒绝污染企业落户,不给污染企业提供任何落地和生存空间。因为中国不需要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GDP,而是需要绿色GDP。
生活在中国的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监督政府是否在尽消灭污染企业之责,也有责任直接举报污染企业,而不能见怪不怪,要真正让污染企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