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厕训练正当时
(2012-07-08 23:23:14)
标签:
育儿 |
如厕训练
当你的宝宝透露出以下信号时,说明他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帮他进行如厕训练了:
早晨醒来后,尿布还是干的;且在清醒时,尿布干燥的时间逐渐延长。
会自己顺利地拉起或放下衣服。
能听懂一些如厕训练时所使用的词语,如“尿尿”、“便盆”等,能听从大人指示行事。
时尚育儿提醒 2周岁后再进行比较好
传统观念认为,宝宝要尽早把尿,以便培养排便规律,尽早开始如厕训练。但事实上,太早训练如厕可能会让效果大打折扣,事倍功半。
因为大部分宝宝控制大小便的神经肌肉能力要到18~24个月时才会发育成熟,且1岁以前宝宝心理、生理发育的成熟度还不够,训练如厕过程中势必需要教导认知便意,但由于宝宝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还感觉不到便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训练,只会让宝宝倍感挫折,不自觉地加重宝宝和父母的心理压力,导致相反的效果。
在进行如厕训练之前,妈妈们应先了解宝宝的生理发展过程,等到宝宝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准备好时,再进行如厕训练。而通常这个时间会在2周岁以后,宝宝的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加强,也慢慢能理解父母话语的意思。但每位宝宝的发展状况不同,能够开始训练的时机也各有不同,有些宝宝早,有些宝宝晚。妈妈们要根据宝宝自身情况把握训练时机,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厕训练7步走
01 为宝宝购买恰当的坐便器
在如厕训练之前,首先要为宝宝购买一个坐便器,为避免宝宝产生抵触情绪,最好选择色彩鲜艳、造型可爱或带有声音的坐便器,以激起宝宝如厕的兴趣。此外,坐便器的牢固度和高低的适宜度也是选购时需考虑的因素,以便能让宝宝踩地坐稳。
02 培养宝宝主动如厕的兴趣
如厕训练过程中,要让宝宝觉得如厕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才会让宝宝愿意学着做。比如用冲水马桶吸引他的注意,并且让他享受自己冲马桶的乐趣,培养宝宝主动入厕的习惯,让他感觉是自己想上厕所,而不是父母要求他这么做。
03 教宝宝发出“排便信号”
教宝宝如厕时,首先应教宝宝学会自己发出“排便信号”,比如想要尿尿了就喊“嘘嘘”,想要便便了就喊“嗯嗯”;当然,这种信号也可以是肢体的,比如想尿尿时夹紧两腿,想便便时蹲下身子,以此来告诉父母自己想要上厕所。
04 学会脱裤子
宝宝想要上厕所时,带他到坐便器旁,让他学会自己脱裤子。为了方便穿脱,可以给宝宝穿腰部为松紧带设计的裤子,切忌穿太复杂的裤子,以免宝宝因一时难以解开而发生尿裤子的现象。
05 排便
宝宝坐上坐便器后,可以用“嘘——嘘”声来诱导宝宝排小便,用“嗯——嗯”声来促使宝宝排大便。为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一开始就不能让宝宝在如厕时玩玩具、吃东西,以免长时间不专心排便导致习惯性便秘。
06 清洁屁屁
排便后,要教会宝宝自己把屁屁擦干净。不要因为怕宝宝擦不干净或弄脏小手,而每次都替宝宝“代劳”,否则可能会让宝宝入园后,因没人帮忙擦屁屁而感到沮丧。
07 清洗小手
擦完屁屁后,把宝宝带到水池边,教他学会自己洗手,并提醒他洗后要擦干小手,以便养成每次如厕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不愿如厕训练的宝宝 妈妈要宽容对待
如果宝宝不愿意配合如厕训练,那么妈妈们要仔细想一下,是不是训练进行得太早了?还是给宝宝施加了过分的压力?如果宝宝对于如厕训练真的很抗拒,那妈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把如厕主动权交给宝宝,停止唠叨和苛责
如果宝宝不愿自己如厕,那不妨暂停训练,让宝宝放松下来,缓解他对如厕训练的抗拒感,过段时间后再尝试重新开始,千万不能强迫和苛责宝宝。每个宝宝都有个体差异,不能因为别家宝宝的进展比自家的快,就感到沮丧。控制大小便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严厉呵斥只会让宝宝产生抵触情绪。
宝宝做得好时应予以鼓励,对“意外”出现则无须介怀
当宝宝自己能主动使用便盆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如果一整天下来都没出现尿裤子的“意外”,那不妨给点特别的奖赏。刚开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意外”,不要在意,更不要责罚宝宝。宝宝总是希望得到你的关注,有时即便是负面的也不在乎,所以适当忽视他的不当行为实际上是对他良好表现的鼓励。
给宝宝选择的余地
如果宝宝不愿意使用便盆,你可以给他其他选择。比如建议他尝试使用马桶,或给他换一个便盆,或允许他在家中的其他地方使用便盆。这样会让他感觉自己拥有控制权,同时也避免了和宝宝发生冲突。
记录宝宝的好成绩
在月历上或自制的图表上记录宝宝如厕的进步表现,对宝宝的大小便做一个观察和记录,这样做不仅能大致推断出宝宝的排便规律,还能够帮你掌握宝宝如厕训练的进展,而且可以在宝宝表现特别好的时候记录下来,借以鼓励他。
别让宝宝湿闷着
如果宝宝不小心尿湿了裤子,千万不要让他湿闷着,需及时更换,否则会让宝宝逐渐习惯这种感觉,以后也就不会介意自己尿湿裤子了。所以一旦宝宝出现尿湿的“意外”情况时,就要督促他尽快把脏裤子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