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真正的华山险道——“大上方”纪游(昔日游踪)

标签:
转载 |
真正的华山险道——“大上方”纪游(昔日游踪)
——第八次登华山途中独游“大上方”
从莎萝坪的沟谷中东上,立见“小上方”刻石在崖壁下。登完小上方,便可见大上方刻石,此为攀登大上方的起点。
华山之险,莫过于“长空栈道”、“鹞子翻身”,但这两处险境,均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在南峰,一个在东峰。另一险处“大上方”,隐蔽在“华山峪道”,“莎萝坪”的东侧。跨过溪流桥梁,从“小上方”沿着陡峭的石级而上,再看着“大上方”三字的指引,需经过3公里左右的艰难攀登,方能到达神秘的“大上方”。攀登大上方,是力量和意志的检阅,也是对体能的严峻考验。我9次登临华山,7次去了“长空栈道”和“鹞子翻身”,我去这两处的时候,都是徒手,还没有实行30~50元租赁保险绳。9次登临华山,8次都是徒步,只有一次和老伴登华山,从黄埔峪坐索道到达北峰,而后徒步登顶。9次攀登华山,只去了一次“大上方”,此地之艰难可想而知。
2000年5月21日,完成甘肃平凉市崆峒山之旅后,不顾旅途的劳顿,立即乘汽车抵达西安,再换乘火车抵达孟塬。5月23日攀登华山,7时30买全额门票60元,检票进山。9时12到华山峪道的“莎萝评”,此处遥望西峰雄伟绝伦。从莎萝评东望群峰中略下部有一颗“灵芝石”,左侧“大上方”山头有一“桃石”,此石在两山峰之间。
9时30独行冲击大上方开始,从莎萝坪的沟谷中东上,立见“小上方”刻石在崖壁下。我取道挂铁索的接近垂直的石级小道,攀登直上,行片刻后,左侧立即有一庙。沟内干活的民工在这里搭火做饭。此处山壁上凿有一小洞,内供神像,外侧有庙宇建筑,下视为华山峪沟。9时45抵途中“瑶池宫”,庙内无人,门上有锁,未能进入。此门前遥望西峰,恰到好处。西峰左侧可见“中污”流水漕,右侧可观西峰全貌。9时55钻石洞,宽1米余,高3~4米。出洞后立即右折而上,见左上方有“芸升”二字,旁有石磴5级已废。10时08经右侧光滑花岗岩石壁旁石磴上升到一缓坡处。左看对面山上,已与“灵芝石”平行。右侧石壁上有大宋时重修唐时古道记:
“周道谨、王文友重修唐时古道,建炎三年四月终功毕记”。
此处望西峰已可见南峰。10时20,石磴上完,到一缓冲处,前行,开始下行,下行少许又上行,下行处已可见“桃石”,上行毕将和桃石高度平行。这一段险道约有70~80米,几乎接近垂直直线攀登,没有一点勇气和毅力是很难完成的。10时半到“雷神洞”,洞内有雷神执锤拿凿。洞门望上为铁梯天井,井口为四方形,铁梯下为水泥桥。铁梯下看,深不可测。铁梯往上为垂直天梯。攀登铁梯时,因在狭缝中,里面光线甚暗,虽接近垂直,但无恐惧感。10时35,出天梯竖井(方孔)。
天井口旁侧孤立一石,侧面看如扇,上有“志在高山”刻石。此石正面从山下看,便是“桃石”。而后又右上,10时45终于到达大上方。3公里左右的艰难进程,耗去了1小时15分,攀爬的过程中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大多数时间是手脚并用,其艰难程度不可名态。
大上方为一石洞,内供神像,其左右两小神像,均用玻璃罩罩住。洞为圆形有木门,门上有两扇玻璃窗,用于采光。洞之上部是花岗岩绝壁。正在此时开始飘起了微弱的雨点,但还没有威胁到旅游。此洞的旁侧新修了两间房屋,靠近大上方石洞的那间,内供一小观世音瓷像。11时到比大上方更高的“玉皇洞”,上有“通明洞天”四大字。玉皇洞门楣横书“玉皇洞”三字,左右两侧书,“诸佛圣师”、“万天帝王”。门之上方有窗,门为木门两扇。洞前小平地有六角塔一座(二层)。
住在大上方的有一年老女道士,年纪在七旬以上,系以前华山道教协会会长,姓曹。十多年前她住在西峰“镇岳宫”,那一年春节后,我带着七岁的儿子剑青登华山,因白天积雪融化,登山途中皮鞋尽湿,当晚曹女道士,用火给剑青烤了湿透的皮鞋,还给了剑青几棵水果糖吃。现在虽已年迈,健康状况还说可以。当时,我提起那一次的往事,她说已经忘记了。此时,他身边还有一个女香客,正在和她说话,此香客问我喝水不?曹会长说,让他自己倒吧!我便自己倒了一杯开水。
玉皇洞上方,倾斜的绝壁之上方,一垂直绝壁处书:“正大光明”四大字,字为垂直而下,绝壁上部微突,可遮雨。11时20,上到大上方右侧极点“丹阳洞”,此洞又名“丹阳祖师洞”,内有神像,两侧两小神像,洞甚小。洞右侧有一石缝,甚宽,并有一个木床,上置被褥,说明有人住在这里。丹阳洞旁侧还有一间破屋。大上方洞后,还有一小路通上去,亦是石磴、铁链,因丹阳洞无人,估计那里也无人,便没有上去。此时已是11时27分。“玉皇洞”上方的洞叫“八仙洞”,此洞甚大,洞内正面供三神像,左右两面供两个小的,大小均用玻璃罩罩住,以示保护。
大上方为一隐蔽的场所,此处狭小平地尚能耕耘,可供少数人在这里生存。真乃是一块天上的桃园。此处四望,豁然开朗,峰峦叠翠,林木苍郁,奇花竞秀,流泉淙淙,飞鸟时鸣,如入神话境界。尤其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时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满目红霞,更给人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山”之感。
本次我亲眼所见,三女道士正在种菜,除曹道长外还有两个年轻的。大上方洞前挂一铁钟,可叹已坏。此处尚有遗留下来的石碾、石磨。说明以前确实有人在此自食生活,但这是以前的事了,现在看来这些东西已经许多年没有用了。
大上方在白云、蜡烛两峰之间,与华山峪道中的莎萝坪隔涧上下相望。大上方呈凹形平地,面积约十余亩,位置极其隐密,游人于莎萝坪不易看到,故此颇具神秘色彩。
“上方”系道教术语,即“天界”。“大上方”曾是高道、仙真、云集修炼之地。史载汉南阳公主、唐金仙公主、北周道士焦道广、宋陈抟老祖、明刘伯温等皆曾于此隐居修道。自莎萝坪越涧东上,拾级攀索3公里,便可抵大上方。一路险景奇石,触目皆是。登上“西元门”险道,便入上方仙境。环周有雷神洞、三公洞、四方洞、希夷洞、伯温洞、祖师洞、玉皇洞、八仙洞等洞天,堪称群仙荟萃之地。
六十年代初,大上方各洞前庙宇及塑像尚完好,历经文革“浩劫”俱毁。今华山道协,于各室重塑神像,再施油彩,奉祀活动渐盛。
因大上方风光绮丽,林木茂盛,山花竟秀。若逢春日,桃红杏白,五彩缤纷,真可谓“不辩仙源何处寻”。难怪,唐朝裴锐有诗赞曰:
独上上方峰,高立聊称心。
气衡云易黑,影落县多阴。
有雪草不死,无风松自吟。
今当求大药,他日复追寻。
11时50,开始下大上方,下到“桃石”处,我观察对着大上方一侧的桃石,已经有些风化,这是历经千秋风雨的结果,有不少穴窝,是风的作用所形成。而后立即下“天井”。桃石从后面看为片突状,下薄上粗,外侧也风化,被风吹成穴窝状,正面庞大粗犷,从远处遥望成桃形,称为“桃石”,今天,我和桃石,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堪称是一种幸事。12时15,下到平坦缓冲处,此处和对面山上“灵芝石”平行。而后吃东西补充体力,吃去,一个半黄瓜,2个油饼,半斤水,三瓣大蒜,几枚巧克力。12时38,继续下行。12时45,下到第一石洞(人造条石砌成),此时天全阴,立即有雨点。12时55下到关圣帝君洞,要了一杯开水喝,此洞有一女道士,一个男道士。男道士说,他住在丹阳洞,石洞旁巨缝中之床,便是他的。午后1时10分,离开关圣帝君洞。1时12分下到莎萝坪正道上,小雨也同时停止。
总计,从9时半起,到下午1时半,共用去3时42分,是身体和力量及精神的一次检阅。
当日下午1时半起,继续攀登华山,到晚上8时抵达西峰镇岳宫旅社,全天共徒步攀登13个小时。次日(5月24日),凌晨5时起床,遍历东、西、南三峰,再度完成“长空栈道”、“鹞子翻身”,于当日下午6时多,进入华山下部的“玉泉院”,算是彻底下了华山。这一天共用时13小时又12分,和昨日持平。
从莎萝坪的沟谷中东上,立见“小上方”刻石在崖壁下。登完小上方,便可见大上方刻石,此为攀登大上方的起点。
后果自负,因为我已经挂了警示牌。
从莎萝坪的沟谷中东上,立见“小上方”刻石在崖壁下。登完小上方,便可见大上方刻石,此为攀登大上方的起点。
从莎萝坪的沟谷中东上,立见“小上方”刻石在崖壁下。登完小上方,便可见大上方刻石,此为攀登大上方的起点。
险道
“周道谨、王文友重修唐时古道,建炎三年四月终功毕记”。
非常隐秘的世外桃源,华山的神秘之地,大上方之一角,可以种粮、种菜。
黄河老农冯允甫赠玉
阳春三月天,踏青得悠闲。
玉兰花开香,海棠花争艳。
桃红摇新绿,春色入眼帘。
悦目心神逸,情怀若悠然。
黄河老农冯允甫 回复了你的评论:
烟雨空濛濛,仙境利令迷。春风吹雨细,惬意当此时。
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