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经营一家银行也如此,切忌操之过急,亦不可松弛懈怠。“规”在其中,扮演着极其微妙的角色,仿佛度量衡,少一分则易偏离,多一分则成阻滞。如何把握这个度,有几点感悟。
一、正视挑战,革故鼎新。
经济转型期,国内外金融形势瞬息万变,企业生产经营步履维艰,出口增长大幅回落,作为连锁反应,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战线明显拉长,经营管理遭遇巨大冲击:负面新闻使其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各类风险案件层出不穷,信贷资产质量每况愈下……面对金融危机、经济下行的挑战,我们不求独善其身,但愿找寻出路,于逆境夹缝中谋发展。冥思苦想,唯有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不竭泉源。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然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创新也应是以合规为前提的创新。仿佛一块硬币的两面,合规与创新相辅相成,共同为银行创造价值:通过金融创新,吸引优质客户,满足差别化需求,提高产品定价和议价能力,获取更多利润的同时为银行经营注入活力;合规管理,并非简单地告诉别人“不能做”,而应探讨“怎么做”,为的是给金融创新提供合规和法律支持,将监管处罚、声誉风险、外部纠纷等可能给银行招致的损失降到最低。此外,合规工作本身也需要创新,面对新形势、新思维、新业务,应审时度势,调整思路,革故鼎新,废“陈规”、破“潜规”、立“新规”!
二、防微杜渐,跬步千里。
合规需要未雨绸缪,于微小处着眼,在细节处防范,从新员工、年轻员工、基层员工抓起。其一是预防。明者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防,在于劝人心之向善,堵恶念之源头。以人文关怀感化之,以警示教育劝诫之,以排查检视敦促之,以举报监督震慑之,皆可谓防之良策。倘能一一落实,防之可成。诚如中医的诊病原则,“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恶念如疾病,由浅入深,再至膏肓,若于深重之时再行施治,则悔之晚矣。其二是细节。蚁穴可溃堤,积羽亦能沉舟。逆程序、绕程序、漏程序,均是忽视细枝末节引发的风险。另审视诸多案件,因无知者无畏招致损失的,十之八九。故狠抓新员工、年轻员工、基层员工的素质培养,锤炼其谦虚谨慎,诚信好学的品格,也是合规管理应注重的细节。其三是氛围,亦即俯仰皆谈合规的文化。重责任、签承诺,再辅之以形态各异、妙趣横生的各类活动,遂可于潜移默化间培育合规氛围,厚积而薄发。
三、谋定后动,知止有得。
遭遇风险,应临危不惧,谋定后动,冷静化解。看待变故,应有淡定平和的心境,沉着从容的态度。世间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船,也无恒久一马平川的路,在波谲云诡的银行业,更应视挫折为财富,化危机为动力。愚者时戚戚,智者常陶陶,奉冷静为良药,尊淡定为哲学,定能处变不惊,化险为夷。面临变故,应有“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的计策。防范风险,控制风险是重中之重,驾驭风险,变风险为机遇,为发展业务的契机,更是智者所为。谋定后动,知己知彼是积累,集思广益是手段,稳健布置是应对,众志成城是过程,缺一不可。审视变故,应有鉴往知来的睿智,或查漏补缺,或警钟长鸣。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懂得停止还是继续行动,需要历练,需要时间。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才会有日后的谨小慎微。当然,谨慎不是一味瞻前顾后,裹足不前,而是把历练作为前进的助推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