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摇黄桷树至牛角庙的上山小道

标签:
牛角庙东阳北坪坡古道北碚 |



北坪坡是一条幽静的巷子,上山的古道从巷子中间穿过,巷子不长,却感觉有穿越时空般的深邃。



遥想在没有公路的年代,这条巷子里每天挑煤的,赶路的,上上下下,川流不息,这条小巷是否也曾经喧闹过呢?

从这里开始正式进入林区

上山的石板路

上山的石板路



这条由青石板铺就的上山大道路面宽处有近2-3米,窄处也有1米多,比一些古代官道还要宽,路况还要佳。

今天,这条上山大道一些路段虽然看起有些残破,但仍能感受到这条古道当年的繁忙。

据推测,当年也有可能为了打造一条便捷,快速的运煤大通道,地方上,以及相关人士专门对这条石板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处理,以利于往来通畅。




人类社会已进入高铁和信息化时代,这些古道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忙和喧嚣,散落于山野中的这些古道,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闲暇时,我喜欢一个人在古道上慢摇,置身于古道山林之中,宠辱皆忘,让禁锢的心灵得到释放。


关于这条古道,目前各方面收集的资料都比较支离破碎,至于这条古道究竟建于何时?在询问古道附近居住的多为老者中得知,这条上山大路从他们懂事时就有了,除了以前担煤的,附近居民以前去文星场也大多是从这里走路去。




据查,当年北碚滑翔站正是通过这条古道把滑翔机拆散运送到山顶的牛角庙发射场的,关于北碚滑翔机运动的大致发展经过在本文的结尾处做个简单介绍,现在还是继续上山。


古道旁被泥土掩没了大半的“同结善缘”碑。这种石碑大多立于道路,桥梁,渡口等位置,是用来记录古时候人们捐资修桥铺路,或者其它善举的。这座石碑上的文字大多已不可考,估计和修缮这条上山大道有关。

俯瞰山下渝遂铁路,高铁从古道脚下穿过,历史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汇。

古道旁的岩石上凿刻着文革语录,上面写的是毛主席一句著名的语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在岩石另一侧则刻着“山王天子神位”,两个看来似乎矛盾对立的东西居然多么有趣相伴的在一起。


好有韵味的古道


继续前进



这段古道爬上去就是山顶牛角庙了,说到牛角庙,不得不说一下北碚的滑翔机运动。

前面就是牛角庙

位于山顶的牛角庙

牛角庙前的坝子据说就是当年的滑翔机发射场
1943年3月12日,北碚滑翔机场举行了中国第一架双座滑翔机试飞,同年8月22日,进行了中国首次高山高级滑翔试飞。1945年2月12日晚,在及其简陋的条件下,成功进行了首次夜间滑翔飞行。滑翔站成立后,积极推行滑翔训练工作, 从1942年5月开始组织大批青年学生参加滑翔训练。到1945年底,共有1560余名大、中学生参加了滑翔训练。
北碚见证了中国滑翔机飞行这项项体育运动发展的多个第一,在中国滑翔机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牛角庙,据说当年是供信佛之人前往华蓥山烧香礼佛路程中歇脚或者夜宿的一座小庙。牛角庙原来的庙宇毁于何时不得而知,今天的牛角庙一看就是后来重建的。

下山的石板路被敷上了一层令人讨厌的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