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渝江唱晚
渝江唱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247
  • 关注人气:1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2014-12-31 19:44:30)
标签:

北碚东阳

北碚

黄桷树

复旦大学

渝江唱晚

分类: 岁月如歌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2014年12月中旬
渝江唱晚
 
       第一次来北碚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是学校组织的到北泉的春游活动。而第一次来北碚长时间逗留则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和舅舅一起来的。那一次来北碚差不多在北碚住了一个星期,不但走遍了北碚的大街小巷,北温泉和缙云山自不必说,而且还去了合川以及钓鱼城,之后从合川乘船回北碚,轮船过嘉陵江小三峡,峡江幽深秀丽风光令人回味至今。
       呡一口浓浓的花茶,打开泛黄的日记,思绪慢慢回到二十年前。那一次来北碚是在1994年的9月初,距今正好20年。这是我终身难忘的一次“出远门”,也是我和舅舅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结伴远行。那时我二十出头,刚参加工作不久,正值上世纪90年代国企低潮时期,单位上基本没多少事做,所以舅舅就叫上我陪他一起去北碚出差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当时在北碚期间就住在城区正码头江对面的东阳镇黄桷树一个叫重庆体温计厂的地方(当地人叫口表厂)。逝者如斯,站在东阳镇废弃的渡口边,看着日夜奔流的嘉陵江水,二十年光阴荏苒,今天故地重游,东阳依旧保持着20多年前的老样子,睹物伤情,不由得想起亲爱的舅舅已离开我们快三年了,此情此景,怎不让我心潮起伏,感概万千。想起当年和他在北碚街边随意一个小餐馆的简单午餐和晚饭,想起和他晚饭后漫步在碚城繁华的街道,想起和他迎着碚城万家灯火乘船过江回东阳镇,更想起他老人家当年送我到北碚公交总站坐车回家,悄悄在我衣服兜里塞上回家的车费钱.......
每每想到他老人家对我的点点滴滴,我总是内心哽咽,眼里噙满泪水。今天寻访故地旧迹,其实是对舅舅的无尽思念和缅怀,无论如何,舅舅对我的关怀就像这养育我的巴渝大地的山山水水一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北碚老城区朝阳码头(正码头)一带,远处是庙嘴,这一代是北碚城区的发源地。河边的码头过江就是东阳镇。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从碚东大桥上远眺嘉陵江温塘峡口,远处山脉,左为缙云山,右为西山坪。近处嘉陵江左岸停船处是朝阳码头,也就是北碚人常说的正码头,从正码头过河就是东阳镇,当时还没有碚东大桥,从东阳镇到北碚除了乘车绕行朝阳桥外,坐轮渡过江是最便捷的方式。我和老舅来北碚期间,也是经常在这个渡口过河。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嘉陵江中的碚石,“北碚”地名缘于江中这巨石。鳖背、白背。碚石是北碚文化的发源地,原来和北碚庙嘴相连,可惜前几年疏通航道炸掉了靠近庙嘴的一部分,仅留下江中心的一部分。碚石目前已被列入北碚区文物保护单位,并计划恢复被炸掉的一部分。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从碚东大桥上看东阳镇创业路和夏坝路沿线。
 
东阳镇历史悠久。南北朝南齐建武元年(公元494年),割巴县府置东阳郡,郡治设东阳,因"日出江东"而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东阳镇自古就有"巴渝古镇、巴渝名区"之美誉。解放前该地区为黄桷镇,1950年12月北碚和平解放后,建立黄桷街道办事处,农村部份与二岩乡合并组建为东阳乡(公所)。几经变革,1987年2月正式成立了东阳镇人民政府。现为东阳街道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从碚东大桥上看北碚城区太原路,滨江路,朝阳码头一带。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从碚东大桥上远眺朝阳桥新桥。远处的朝阳大桥(老桥)和团结桥若隐若现。新朝阳大桥新桥像一道彩虹横跨在嘉陵江观音峡峡口。没有碚东大桥前,朝阳大桥是连接东阳一带的必经之路,坐公交车去东阳必经朝阳大桥,朝阳大桥还是通往川北的交通要道。在北碚期间也坐过几次公交车从朝阳桥绕行回东阳镇。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故地重游路线示意图:起点。正码头----碚东大桥-----黄桷树-----复旦大学旧址-------明心桥-------川仪15厂--------口表厂-------终点.石子山。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东阳镇黄桷树老街,20年过去了,依旧保持着原来破烂的原貌。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东阳黄桷树老街农贸市场场口,当年记得我在这里坐摩托回口表厂,下车时掉了10元钱。20年过去了,这里还是当年的老样子。没多大变化。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这里是东阳镇最繁华的地方,也是东阳街道的所在地。和20年前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碚东大桥通车后,黄桷树地区更加萧条,感觉人流比20年前更加稀少。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东阳黄桷大桥桥头,以前这里是一个餐馆,那次来北碚的第一顿午餐就是在这里吃的,记得吃得很丰富。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这个被砖墙封砌的门面就是当年的餐馆,来北碚的第一顿午餐就是在这里吃的。除了大门被封以外,其他一切还保持着原样,包括墙上的瓷砖和马赛克。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东阳.黄桷大桥,当年从北碚经朝阳区至西山坪和东阳镇的必经之路,建于上世纪80年代。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从黄桷大桥回看黄桷树正街。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黄桷大桥全貌,该桥上世纪80年代由东阳镇群众集资建设。(该图片为网络图片)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东阳镇乡村景色,东阳镇不大,几步路就可以跨出城区。20年过去了,东阳镇街道似乎没有多大发展,依旧狭小,破旧。远处是渝遂铁路东阳特大桥,成渝动车的必经之路。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从黄桷大桥上远眺朝阳大桥新桥,近处是建于清代的石拱桥-登瀛桥
   
登瀛桥横跨于车盘溪的出口处,它一边连接下坝尖嘴,一边邻接黄桷树,距嘉陵江很近。这桥是单孔石拱桥,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秋。自清中期开始,东阳地区的煤矿逐年增多,黄桷树临江的炭坪和场上居民也不断增多,为方便溪河两岸的人往返,由黄桷树的富绅秦登瀛主持募捐修建了这座石拱桥,故名登瀛桥。桥长80米,宽6.5米,高16米。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黄桷树战备码头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位于东阳镇创业路上的国立复旦大学旧址。抗日战争时期,国立复旦大学曾内迁于此。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抗战时期,复旦大学自上海西迁,师生辗转五千里,于1938年2月择址于重庆北碚东阳镇夏坝。抗战期间,大量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文化机构迁入北碚,北碚也就成为大后方重要的文化区之一,当时北碚的夏坝,与市区的沙坪坝、江津的白沙坝及成都的华西坝并称为大后方的“文化四坝”。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登辉堂为复旦大学西迁后新建的第一幢小礼堂,以老校长李登辉之名命名,是当时复旦标志性建筑;登辉堂前,1987年4月建立“抗战时期复旦大学校址”纪念碑,由周谷城题书碑名,背面碑文为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手书。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1946年,复旦大学复员东迁后,校友会为培育英才,利用所遗校舍,新创办一所大学,以复旦老校长马相伯、李登辉之名命名为“相辉文法学院”,由卢作孚任董事长,原复旦大学训导长许逢熙任院长,于当年秋开学。设文史、外语、经济、银会、法律及农艺等6个系,共10个班,有学生1880多人,教职员133人。相辉学院在解放后50年代院系大调整中分别并入西南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学院,重庆大学,四川财经大学等院校。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东阳镇黄桷树渡口警示碑,没有碚东大桥时,从东阳镇去北碚大多从这里过河。我曾经在这个渡口坐过轮渡过河,但更多的时候是在上游200米左右的另一个叫东阳的渡口过河,因为那个渡口离我和老舅当时在东阳镇居住的地方更近一些。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历史的记忆,东阳镇黄桷渡口边的文革石碑,石碑上上刻着“毛主席对全国全军的伟大号召”
      毛主席说: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要学政,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当然,要调配适当,要有主有从,农、工、民三项,一个部队只能兼一项或两项,不能同时都兼起来。这样,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毛主席说:工人以工为主,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从事农副业生产,例如大庆油田那样。
      公社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凡有条件的,也要这样做。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从公路边通向河边渡口的码头石阶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汽笛声早已远去,如今荒弃的码头,已没有了当年的车水马龙,荒草和枯叶铺满通往码头的每一级台阶。孤独的石碑,记载着曾经的繁忙,以及来来往往的谈笑声,还有那上上下下,匆匆忙忙的脚步声。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黄桷渡口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东阳镇的滨江路-夏坝路。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从东阳镇眺望河对面的北碚朝阳码头,照片左侧的小山包是火焰山,也就是北碚公园,右侧是庙嘴,峡防局旧址。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漫步于东阳的每一条街巷,你都有一种时间凝固的感觉。这里的建筑至今大多还保持着上世纪60-70年代,或者更早的建筑风格。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我在想,每一条老旧的街巷的背后,都一定承载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事实上,在东阳这片不大的土地上也确实积淀着厚重的历史,他今天的颓败也的确让人有一种悲壮的感觉。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东阳夏坝路-街道一如既往的破旧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继续前行,东阳夏坝路。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通往东阳码头的公路,感觉这段时间很多河边码头都搞成了战备码头,比如李家沱,石门中渡口,水土等等....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继续前行,照片右边的厂房是原来重庆制药5厂的厂房,现为北大新药业股份公司。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创造路上破旧的房屋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东阳镇,创造路。这个地方是以前东阳轮渡码头。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照片上左侧停长安面包的地方就是以前下到河边码头的石梯。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通往河边轮渡码头的石梯,当年,我和老舅去北碚后,乘轮渡过江回东阳就是在这里上岸的,然后坐3块钱的摩的到居住地。记得当年,这个码头很闹热,公路边停满了摩的,还有一些卖杂七杂八东西的小摊。碚东大桥通车后,码头荒废,成为历史。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前方拐弯处是通往西山坪和川仪15厂的公路三岔路口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东阳明心桥,旧时通往西山坪和合川草街的必经之路。在90年代依然在使用,还通行客货车。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查资料: 明心桥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为三孔石桥,横跨在东阳上坝与下坝交界处的明家溪上。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明心桥却分两次建成,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因豪强明耀先刁难,搁置了20多年。后由草药医生汤志长“锁骨募化”,把一根铁链穿透肩夹骨,上了锁,立誓桥不修成,决不开锁取链。这事感动了许多人。经吴文山、黄义文两富绅捐资,明心桥终于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成)。明心桥不算最老,但它堪称北碚最美的桥。此桥依然存在。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这座石桥在旁边的新桥未建成以前,一直是通往西山坪和合川草街方向的交通要道,车流量很大,到上世纪90年代时已不堪重负,直至20世纪初旁边新桥建成后才被废弃。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桥中央的桥名,旁边有江巴(江北厅和巴县)士绅等同建。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告别明心桥,继续前进,通往川仪15厂的公路。走到这里,记忆也开始变得清晰起来,当时记得下船后,坐摩的要爬很长一个坡才能到达目的地。20年过去了,这条路变化不大,只是原先的柏油路变成了水泥路,公路两边的厂房比原来多了一些。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对于公路上的这一大堆管道,我的印象还是十分深刻的。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重庆川仪15厂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公路边川仪厂的家属区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公路边川仪厂的家属区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不知道为什么,每当看到这种老旧的厂区家属楼,我都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感觉有一种无产阶级的自豪感!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前面客车位置就是通往东阳村的岔路口,当地人俗称:口表厂(重庆体温计厂)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口表厂路口,通往口表厂的公路。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这个地方记得当年很闹热,特别是早晨,卖菜的,摆摊的特别多,周围企业上班的工人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从这个具有80年代建筑风格的商店就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这一地区的商业中心,当年来时,这个商业设施仍在运作,这一排门市有百货商店,餐厅,理发店,邮局等,上世纪60-80年代期间,很多大中型企业周围都有这些配套设施,具有上个世纪工矿贸易商店的特点。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照片右侧的门市当年是个早餐馆,卖包子油条豆浆,我和老舅早上基本上都是从住宿的地方走路来在这里吃早餐。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当年的早餐馆,曾几何时,这里也变得如此冷清了,完全没有了当初的喧闹。记得来北碚的第一顿晚餐也是在这一排门市吃的。我至今还依稀记得那天晚上是对方的一个负责人请的客,席间还喝了不少酒。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当年的土公路,如今拓宽了不少,还铺上了水泥路面。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当年公路两边还没有现在这么多房子,记得当时公路两旁有不少菜地,再远点甚至还可以看到江边。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一直在寻找当年来东阳时居住的地方,记得当时就暂住在这条公路边的一户村民家里,是一个很大的院子,从公路边上去有一段梯坎。20年过去了,除了公路走向没变,公路两旁变化不小。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这是大名鼎鼎的重庆北碚模具厂大门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继续前进,搜寻记忆的点点滴滴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这一排楼房的印象比较深刻,看到这排家属楼,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一切历历在目,当时这片家属楼在一片农田中显得特别瞩目,而我和老舅下榻的地方就在前方公路的右边。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好像当年就是在这张照片公路左边的一个院子里暂住的。当然,20年过去了,当时的院子早已荡然无存,一栋栋农家小楼拔地而起,挤兑着当年零零碎碎的记忆。乡村城市化也许是件好事,从民生角度来看话。但是,它仿佛也带走了我仅有的那一点乡愁,它的存在也永远只停留在我的记忆里,随着时间的推移,逾加模糊。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前面就是北碚--石子山的公交车终点站,也是此行的终点。当年可没有公交车到这里。从北碚过河到东阳镇后,基本上全靠搭乘摩的到达这里,而且当时这里房屋也没现在这么多,20年变化还是很大的。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印象里,这里应该就是当时来北碚处理问题的地方,当时这里是个乡镇企业,为老舅他们公司加工产品。问了几个老年人,均说当年的确是个乡镇企业,而今依然残存着部分厂房。基本印证了这里就是当年和老舅来北碚时处理问题的地方。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这里就是此行的终点,故地重游,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如果老舅还健在,能和我一起同行,再来看看他曾经到过的地方,该有多么的欣慰啊!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难忘的岁月.故地重游--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北碚东阳的日子
20年弹指一挥,当年偏僻的乡村,如今道路通畅,新建的小楼星罗棋布,而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而今也已成家立业,逐渐步入中年,抚今追昔,二十年后故地重游,过去的岁月是如此让人难忘。触景生情,我的双眼不由得变得模糊,对舅舅的怀念不由得再上心头。是的,这份记忆是那样的温馨和珍贵,他记载着一个长辈对晚辈从小到大无私的关爱,正因为怕失去这份记忆,我才故地重游,用相机和文字把这份记忆永远定格在电脑博客里。在今后漫长的日子里,每当我想起这段难忘的日子,我都会打开电脑,轻轻点开它,从它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来慢慢回味这一份珍贵的回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