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东阳清代字塔-惜字藏塔

标签:
北碚东阳藏字塔重庆文星阁 |
分类: 巴山渝水 |
北碚东阳清代字塔-惜字藏塔
这座清代字塔位于
北碚东阳镇黄桷树江边,是笔者过路时无意间发现的。字塔处于一片废墟之间,周围杂草丛生,人迹罕至。这座字塔虽历经200年风雨,不过至今保存完好,风华不是很严重,字迹和雕刻仍然清晰可辨。
字塔,也称藏字塔,是中国和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如朝鲜,韩国,越南,日本等)特有的一种 具有儒家文化特色建筑,至今在中国各地及东亚一些国家均有广泛分布和遗留。受儒家文化影响,古时读书人对文字敬而惜之,在民间传说中,奎星(俗称魁星)是神话中主持文运的神。魁星,又名“璇玑”,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另外,它也指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多称魁星为主宰文运的神,并建魁星以奉祀。在科举制度盛行及成熟的宋代,读书人多求奎星帝保佑,欲“一跃龙门”。明代中后期开始普及的奎星神信仰持续至清代。清初即有人说:“奎星之祠遍天下”。清代奎星信仰普及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惜字会的普及化,因奎星信仰要求人们敬惜字纸。当时的著作《善书》有云:“拾路遗字纸火化,百字为一善;遗弃字纸不顾者,十字为一过。”大意是,如果世人在路上拾得废纸,而纸上有文字的就应火化,乱弃有文字的纸,其人必遭天遣。于是,清代社会中的大户人家、商人及读书人联合起来,在各地成立“惜字会”,并建立藏字塔,要求人们敬惜字纸,不要乱丢乱扔。

在字塔的中部可以看到文星阁三个大字

文星,也称魁星,奎星,据古书载,它是天上28宿之一,即北斗七星勺部的四颗星(或第一颗)。奎星是汉族民间信仰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奎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字塔底层的正面,刻有惜字藏三个大字,大字下的口子就是烧字纸的地方。旧时读书人对文字和书敬而惜之,书籍和文字代表着圣贤,即使书籍破损或者写有文字的字纸都是不能随便丢弃的,否则会被认为大不敬,只能集中起来在字塔中处理。


在当今印刷术如此发达的时代,似乎来得极为方便和容易的字纸变得都只不过是随手丢弃的垃圾,不但普通人如此,读书人亦不知恭敬书籍及与字纸,这实是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美德之一大堕落。字为世间至宝,非金银珠玉爵位可比,故应敬惜尊重。教育部门在育人的同时,更应该训示学生敬惜文字,不要践踏污秽字纸,对于残书废籍、旧报故纸,也不要随地抛弃,平时见路边纸应放到垃圾箱,象古人一样爱惜环境。

在字塔的中部可以看到文星阁三个大字

文星,也称魁星,奎星,据古书载,它是天上28宿之一,即北斗七星勺部的四颗星(或第一颗)。奎星是汉族民间信仰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奎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字塔底层的正面,刻有惜字藏三个大字,大字下的口子就是烧字纸的地方。旧时读书人对文字和书敬而惜之,书籍和文字代表着圣贤,即使书籍破损或者写有文字的字纸都是不能随便丢弃的,否则会被认为大不敬,只能集中起来在字塔中处理。
字塔的每一层都刻有精美的文字,至今依然可辨。


在当今印刷术如此发达的时代,似乎来得极为方便和容易的字纸变得都只不过是随手丢弃的垃圾,不但普通人如此,读书人亦不知恭敬书籍及与字纸,这实是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美德之一大堕落。字为世间至宝,非金银珠玉爵位可比,故应敬惜尊重。教育部门在育人的同时,更应该训示学生敬惜文字,不要践踏污秽字纸,对于残书废籍、旧报故纸,也不要随地抛弃,平时见路边纸应放到垃圾箱,象古人一样爱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