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三日游(散文篇)克拉玛依
标签:
散文图片 |




在新疆生活了大半辈子,我从未去过克拉玛依,虽然它离乌市只有三百多公里,我也多次乘车沿乌伊公路经过此地,但对于它的了解我只限于《克拉玛依之歌》和沿途看到的景色。
虽未亲自到克拉玛依市观光旅游,但它以前的干旱缺水我却是知道的。
记得93年到福海县参加《新疆经济日报》编辑部举办的新闻培训班,途径克拉玛依,当时夜幕降临,整个荒原上灯火辉煌,灿若星辰。
巧的是班上有一名克拉玛依的学员,他三十多岁,上课时不时地往洗洗漱间里跑。也许是怕引起周围同学的不满,他不好意思地给我们解释说:“克拉玛依缺水,市区里很少种树,整个城市都异常干燥,我们那里的人大都患有鼻炎。我的鼻炎已经有十几年了,平时要经常往鼻子里喷水,否则干涩肿胀,呼吸困难,非常难受。”
学习结束,这次我们返乌乘的是白天的班车,当经过克拉玛依时,只见盐碱滩上布满了抽油机和井架,整个荒原上看不见一棵树,一根草。克拉玛依市区也是一片钢筋混泥土的灰色,难见一点绿色。此时我理解了这位学员的苦衷。
中国人相信水能聚财,水能生财——水是生命的源泉嘛!可克拉玛依虽然地下藏满了金银,就是缺水。
人说干石油的都是有钱的。据说全国收入最高的城市不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而是克拉玛依,它的人均收入超过中东的土豪迪拜。
可中东的土豪可以通过海水淡化来获取淡水,而克拉玛依却无此便利。
1997年从新闻上得知,新疆启动引额济克工程,该工程全长475公里,需要跨越戈壁、沙漠和山脉。为了完成这一巨大的工程,克拉玛依动用上万名建筑工人,耗时三年,才于2000年将额尔齐斯河的水引入克拉玛依。经过几年的绿化,克拉玛依植被覆盖率已从1%,增至56%,新增耕地面积达6.7万顷。
当我们的旅游大巴车驶进克拉玛依市时,见林立的高楼下树木葱蓉,绿草茵茵。
当我们步入九龙潭公园时,额尔齐斯河水从九条金色的巨龙嘴里喷薄而,白色水流如瀑如帘,形成一堵巨大的水墙,似银河下泻。腾起得水雾打湿了游人的衣衫,让人感到湿润凉爽。
龙头下湖水碧波荡漾,白色的水鸟在湖上上下翻飞。走在两岸的长廊里,只见树木遮天蔽日,芳草翠绿如毯。
这哪是塞外荒漠,分明是塞上江南!
这奢侈(水)哪是中东土豪比得了?!
唉,像这样的城市,这样的地方,有谁不愿走近它?!
看着这美丽的城市,美丽的公园,此时我想,三十年前那位学友的鼻炎应该好了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