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烤肉

(2011-03-22 23:49:15)
标签:

杂谈

分类: 饮食竹枝
  前段时间开心网上有个可笑的真心话,“你能说出古时几个太监的名字?(能有3个巨强)”可笑啊!光十常侍就十个了!
  跑题了,不过在这篇文章里我要拿另一个太监来作为破题的人物,此人叫做刘若愚,明史中说他“善书、好学、有文”,曾入内直房管理文书笔墨之事。这位刘公公最出名的就是写了《明宫史》里面记载了明代宫苑内各种生活百态,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史料。
  好吧,又跑题了,其实我只是在炫耀我自己的文化底蕴。

  言归正传《明宫史·火集·饮食好尚》中有这么一段话“……凡遇雪,则暖室赏梅,吃炙羊肉、浑酒……”
  大冬天的皇帝佬儿的享受也不过就是赏雪吃烤肉而已。我们也完全可以做得到!(北京吃烤肉的地方哪里能找的到梅花?唉~~请忽视这一条吧)
  咱先列举一下能吃得到的烤肉的种类吧
  一、韩国烤肉
  二、巴西烤肉
  三、新疆烤肉
  四、其他风味的烤肉(大渔\金钱豹)
  五、北京烤肉
  韩国烤肉无非是三千里或者汉拿山、权金城之类。作为一个厌韩者,我生活中唯一和韩国沾边的只有权金城和乐扣而已。之所以欣赏权金城也是因为它的洗浴服务(再重申一遍,不涉及任何色情服务,是正规的按摩。我一点也不想让失目的老大爷或者大叔摸我,何况摸了我还要给他钱!)
  吃韩国烤肉总是觉得有些许的不满足,比方说为何烤好的肉要加在生菜里吃?总体感觉不够豪放,当然,带着姑娘们去装上流社会是足够了……
  巴西烤肉就更……让人生气了,这种店先是用廉价的自助餐把你塞满,然后端着烤叉的胖厨子会躲着那些聪明的不怎么吃自助的人走,等你开始自暴自弃地大杯喝饮料,并拿快过期的点心来欺骗自己的胃时,才会拿着后腿、臀尖什么的走过来,薄薄地切上一片给你。只有那些通红了眼,举着刀叉冲服务员大喊:“孙子!你丫再不上肉就自己给我躺过来!”的汉子才能吃回进门就付了的账单全额。
  何苦呢……
  不过巴西烤肉调料中的黄芥末、塔巴斯哥辣酱油确实是和烤肉相得益彰。这个就要比韩国货上等了!韩国烤肉的那种酸甜汁和肉味一点都不搭调。还把原本热呼呼的烤肉浸冷了。
  新疆烤肉,也就是羊肉串……烤全羊那种上等货等闲也吃不到……

  其他风味的烤肉么,金钱豹这种自助实话说重点不在烤肉上吧?大渔也是拿来烤海鲜的居多。价格摆在那里,味道是不差的。

  终于到重点了,咱就来说说北京烤肉。通常说到北京的肉食,涮羊肉居多,烤肉则很少有人提,出名的店是后海边上的烤肉季,我有幸去吃过一回,样子是不差了,厚铁盘端上来薄薄的一盘肉,隐藏在碧绿的香菜叶子之中巧笑倩兮。待得香菜吃完时,它在葱中笑。一份的量比不上一盘葱爆羊肉,价格却很无语,反正我吃过一回再也不想去了。而最令我不齿的是,那里的烤肉是后厨烤好端上来的温火羊肉,你想象一下在后厨涮好端上来的涮羊肉吧。
  平心而论,也许只是我那次吃的时候遇到了这种事吧,也许这几年他们改进了。反正我再也没有去过。
  但我对“严冬烤肉味堪饕,大酒缸前围一遭。火灸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取醉烧刀。”的北京烤肉总是有一个心结……
  直到某天我在北太平庄北面发现了一家烤肉店,招牌挂着“正宗北京烤肉+漠北羊汤”其实一开始吸引我的是漠北羊汤这四个翻卷着黄沙和沧桑的字样。进店一看不由得大喜过望,只见几张桌子上放着炭火盆,正架着一块厚铁板烤着一坨吱吱冒油的羊肉。羊肉混杂着切成大约一支烟那么长的肥厚葱段和碧绿的香菜。袅袅蓝色的油烟弥漫在空气中,喷鼻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可惜我当时已然进过晚膳,只好匆匆索取了一张订餐卡冲出餐馆门口给几个老饕群发短信,约定第二天来此大快朵颐。
  等第二天晚上,我加完班赶到的时候,这几个人已然是吃光了一盘羊肉一盘牛肉。抹着油光光的嘴唇装着没吃的样子来加重我的愧疚感。(亏我一开始看着桌上的半份残羹还在慨叹为何这家店一份的肉量竟然如此之少)。
  吃北京烤肉不需要任何调料,嫌味道不够仅用点酱油沾着吃足矣。腌肉的酱料通常为酱油、料酒、姜汁、白糖、味精、香油。上架烤的时候杂以大量的香葱香菜,吃惯肉串的不妨再加些孜然颗粒,白嘴吃的时候喷香滚烫。要混杂烤的柔软的葱白一起入口。此时的葱白没有辛辣的葱味,已经被肉汁浸得通透。其他的烤肉肉汁就没有这么足了。
  总之,比起韩国烤肉来。用两个小铲子在滚烫的铁板上翻炒一坨羊肉的快感要比用筷子腼腆地夹起一片肉,时时防备别人抢走的感觉强上数倍——假如有不知好歹的人意图抢食,直接用铲子敲他的手就好了!
  最后上了一盘鱿鱼,配以浓浓的甜辣酱。在欢快的气氛中,我们结束了这一餐。
  再转回开头中写的那段“……凡遇雪,则暖室赏梅,吃炙羊肉、浑酒……”下次来吃的时候一定要带几瓶陕西出的“黄桂稠酒”才算锦上添花,至于下次是否能赶上下雪,那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说说糖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