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案例

(2014-04-22 10:38:24)

一、活动的确立

1.活动题目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调查

2.指导思想

坚持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育理念,即全面发展的教育观,面向全体的学生观,面向未来的人才观,面向学生主体的发展观。

3.活动原则

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活动课坚持以下七项原则:导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实效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4.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分组进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调查,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基层民主的运作情况,进一步明确基层民主自治的内容——村(居)民选举、村(居)民决策、村(居)民管理和村(居)民监督。

(2)通过创设以小组为单位的民主调查气氛和创设相互合作的教学平台,使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设计在调查及总结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3)在了解身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学生位为各自社区的基层民主生活的发展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4)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查阅、整合资料,使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做到知、情、行的统一。

二、合作活动

(一)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请学生在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有关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资料。

(2)以居住地域为单位,请学生到本小组居住地的村(居)委会进行电话或实地调查,采访工作人员、拍摄村(居)委会宣传照,围绕基层自治的主题内容进行资料的案例的收集。

(3)请学生走访当地的村(居)民,了解他们对村(居)委会工作的了解情况,以及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4)请学生们积极将收集的资料做好归纳总结、填写好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调查表。

(6)准备各项评比的标准:优秀调查成果展示方案、优秀调查小组奖励方案。

2.设备准备

准备黑板报和展板,在各班黑板报张贴优秀小组在调查成果,在年级展板中展示一等奖获得者的调查成果(文字资料及照片)。

3.知识准备

(1)国家有关基层民主管理自治制度的法律规定。

(2)对基层民主自治内容了解和掌握。

(3)网上查阅资料的计算机操作知识。

(二)活动步骤

1.活动的设计与分工

全年级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小组向每个组员征集调查活动意见之后,取长补短,发挥每个成员的优点,大家共同合作,完成调查活动。

2.调查成果的初评

先以班级为单位,每人对班级各个组的调查结果进行初评,选出若干优秀作品。

3.调查成果的复评

由老师和各班学生代表组成评比小组,对各班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进行复评,全年级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8名,三等奖16名。(附评选结果文档)

4.评比结果的展示

根据评选结果,各班在黑板报出张贴若干的二、三等奖作品;年级在年级展板中展示一等奖作品。

5.进行参观、总结

利用课时和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展出、老师对相关作品中的案例进行适当的点评与总结。

 

在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精神奖励的基础上,还将全体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并将评估结果记入学生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册中。

(三)活动效果

1.合作意识培养

因为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和学会合作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所以,在活动中,特别注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主要内容的实践合作调查活动课的设计,强调的是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整个活动中,既有小组成员个体优势的充分展现,又有同学之间的生生合作,以及教师的指导(师生合作)。

2.理论知识的增强

通过学习将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实际中对相关案例的了解和分析,有助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性。

3.社会实践能力、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

通过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去接触社区、了解社区生活,初步掌握了进行社会调查和完成调查报告的能力和技巧。

4.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是活动课的主体,又是这节活动课的创造者。从方案的确定到活动成果的展示,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没有调查小组及小组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的合作学习氛围,这个活动就不能成功。主体间的合作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

5.创造性的发展

创造意识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以基层民主调查为内容的合作式活动课,正是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一个探索、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环境。在合作交流中,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彼此合作又相互竞争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