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曾几何时,人们视绘画艺术如同脱离现实而通向另一个世界的窗口。后来,现代主义的驾临碾碎了这些幻想。艺术变成了世间一物,其物质性的存在成为表达意义的主要载体,仅此而已。
然而在人们眼中,艺术仍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人们看到的并非现实世界,而是画家的内心世界。一招一式皆意味深长,内心的景致层层剥离,迸发出喧嚣动人的情感。
http://ww3/large/6c812a29jw1f12nyayf1yj20p00goq6o.jpg
▲展览现场
在汉娜·霍夫曼艺廊(Hannah Hoffman Gallery),玛格丽特·李和艾米丽·桑德布拉德用一组有趣的绘画和雕塑作品来挑战这段艺术变迁史,暗示着艺术兼具物质性和精神性。两位纽约艺术家的多用途作品告诉人们,艺术不是揭开藏在角落里的隐秘,而是让我们以不同方式去体验世界。
http://ww2/large/6c812a29jw1f12o0hls6yj20p00gin1w.jpg
《老斑马也能学新招》(“You Can Teach an Old Zebra New Tricks”)包括两组作品。第一组由六件简洁美观的遮光卷帘组成,卷帘都被拉了下来,而艺术家的画作就呈现于之上。两位艺术家用真正的窗帘代替了画布,作为画作的载体。若要领略这种多意会、少言传的作品,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脑海里假想——如果轻轻地拉拽卷帘的底边,又会是怎样的景致?事实上,轻轻一拉,卷帘就会立刻弹上去,牢牢地裹住顶端的卷轴,眼中的画作亦随之消失。当然,你大可以再把卷帘放下来。李和桑德布拉德的绘画作品带着浓烈的个人特质,它们完全可以成为真的窗帘,只是这窗帘遮挡的并不是真的窗户,窗帘的背后没有玻璃,更没有窗外美景可看。把任何一幅窗帘卷上去,你看到的都是艺廊墙壁上白花花、空荡荡的一片。
http://ww3/large/6c812a29jw1f12nyn39rzj20p011htly.jpg
▲斑马椅2
李和桑德布拉德的每幅“卷帘”作品都比它们遮住的景色更漂亮。在拥挤的城市中这并不奇怪,但田园生活中可不是这样。这体验也让人想起房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论窗外景色,廉价公寓和经济型酒店就是没有私人豪宅和五星级酒店的那种心旷神怡或视野开阔,既没有摩天大楼之巅的鸟瞰,也看不到开阔空间之中的全景。李和桑德布拉德的作品故意与低端住宅挂钩,展示了卷帘的重要功能:人们需要卷帘遮挡住令人不悦的外部景色。
http://ww3/large/6c812a29jw1f12nyvj4alj20p011gaf2.jpg
▲卷帘5
两位艺术家最精彩的作品使用了最简单的构图:透过快笔画出的窗框和窗格,观众可以看到一把带圆点的椅子,天空中的一抹蓝色,或者是一匹斑马的条纹。与其他“内容丰富”(如窗帘、房门、楼梯和花园)、构图拥挤的作品相比,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作品似乎更胜一筹,其魄力是前者所不能及的。前者不同于两位艺术搭档营造的这种以“空壳”为主、更为极简的构图。这表明,他们最好的作品中的桀骜不驯的冲动和瞬时迸发的火光,现在已经被他们忘得差不多了,两人安于自在舒适的主流风格。换句话说,过于细致的构图看上去太有艺术性,太像传统绘画,不足以对思维现状和历史权威发起不留情面的碰撞和挑战。如果说他们简朴而特别的作品充满了幽默和胆识,那么这种过犹不及的做法恰恰与之相抵消。既然作品的理念前卫,就必须要化繁为简,如此才能造就有滑稽意味的淡然和不经意的偶然。
http://ww2/large/6c812a29jw1f12nyzyqc1j20p011h44w.jpg
▲卷帘7
-------------------------------------------
注:【画廊大视野】大卫·帕格尔——卷帘和斑马
选自《画廊》杂志2015年11月刊
撰文:大卫·帕格尔
编辑:华代娟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击右上角按钮把文章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更多艺术资讯请关注《画廊》杂志!
画廊杂志官方微信号:gallerymagazine
画廊杂志官方网站:www.53-gallery.com
画廊杂志官方微博(新浪):@画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