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74
  • 关注人气:3,4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钢琴艺术的祛魅

(2014-04-01 17:17:52)
标签:

钢琴

艺术

祛魅

    帘子后面有架钢琴,主持人随便指定一个键,钢琴大师和弹棉花工人分别上去按一下,不许做踩踏板等其它动作,隔帘有些音乐内行在听,他们能区分出大师和工人的按键次序吗?

 

    必须承认,我在微博里故意设定了弹棉花工人,这是在有意挑逗,果然令很多网友不满甚至愤怒,纷纷谴责批评我,其中不乏钢琴专业人士和知名音乐人。回到原问题,他们能区别出来吗?经过两天的讨论,我的结论是:不能。

 

    钢琴是个很特殊的乐器,什么人上去弹一个单音都是一样的,它没有控制音色与音高变化的能力,只是靠强大的和声功能弥补了这一不足。如图所示,同一架钢琴的同一个按键所发出的声音,其音高和音色由该键对应的钢弦所决定,音强则取决于击弦锤所获得的初始速度,音长则取决于制音器阻尼棉条的下落,而这则取决于手指在键盘上的滞留时间。

   http://s9/mw690/001ZbnuBzy6HLA8Do3C48&690


    让弹棉花工人随便敲击这个键,力大则击弦锤获得的初速高,音强就大,力小则击弦锤获得的初速低,音强就小,手指在键盘上的滞留时间长,延音就长,反之就小。而钢琴大师的触键手法千变万化妙入毫端,控制击弦锤初速和延音的范围比工人大得多,也就是说,工人所制造出的声音,在大师以前的演奏中一定出现过,帘子后面的人听到工人敲出来的声音,并不能判断一定不是大师敲出来的。

 

    有人说钢琴大师经过长年训练,杜绝了很多错误的手型指法,而未受过训练的工人的手型指法一定是错误的。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但却无助于对单音的分辨,因为大师所杜绝的错误手型指法,是为了完成复杂连续弹奏的需要,如果只单击一次的话,为此而养成的正确手型指法就不重要了。工人只是一锤子买卖,无非就是对键盘施加个速度和滞留时间而矣,而他所制造的这种单音效果,一定是大师曾经制造过的。

 

    我只敢拿钢琴来说事,小提琴就一定能分辨出了,因为即使只拉一个音,对于小提琴来说也是过程音,外行会拉出杀鸡的声音,这不可能由小提琴大师拉出来。同样的,如果要求用钢琴弹一小段,哪怕就几个音符,弹棉花工人也会立即露馅。

 

    很多人不解我编造这个实验的意义,我这是为了祛魅,这两天的争辩中,太多音乐人坚称是能分辩出单音的,但却拿不出什么令人信服的证据和推理,他们认为钢琴大师可以传递情感,是用心演奏的,当然跟工人有很大不同。

 

    无论是用心还是用绳命来演奏钢琴,都必须通过音强、音长、音高、音色的变化表达出来,并通过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来实现。所谓传递的感情,也不过是由按键的有机组合来体现的,并没有什么新的神秘通道。

 

    什么是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理解艺术是人主导的某种信息创新,例如作曲,而钢琴师用手指敲击琴键并发出声音,只是将信息创新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段,不过是一种技能而矣。当然,钢琴师有意的个性化演奏属于二次创新,这也是艺术。

 

    我也喜欢音乐,但对乐评人天花乱坠的忽悠感到反感,动不动就是用绳命在演奏,还感受到了他对绳命的渴望啥的,太作了。而且,国内的音乐人越来越依赖科技,但在内心却非常排斥科学,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也很值得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