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愈先心病需区别看待

标签:
先心病三尖瓣室间隔缺损假性侥幸心理心脏瓣膜心脏病主动脉缩窄 |
分类: 小儿心脏病 |
能够看到自己的先心病宝宝能够自愈,这恐怕是宝宝父母最高兴的事情了,不过我们也要客观、科学地看待这些简单先心病的自愈问题。对于能够自愈的简单先心病,我们应该要区别的看待。
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一旦自愈,重新开放的几率就非常低,这与它们自身的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而室间隔缺损的自愈就不一定了,对于有自愈可能的膜周部室缺而言,如果室缺直径较大,其周围常附着火山口样纤维增生,或三尖瓣副瓣遮挡,这种情况我们叫做假性室隔瘤形成。
在心脏超声检查报告中,我们常会看到:“室缺基底部直径8mm,假性室隔瘤形成,分流口3mm”之类的专业术语,这句话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室缺本身的直径是8mm,由于纤维组织和三尖瓣的阻挡,使得左向右分流的血液只有3mm宽。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假性室隔瘤形成是室缺自愈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指标。因为即使假性室隔瘤完全覆盖了室缺,没有分流存在,也不能排除今后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室隔瘤破裂,室缺重新开放的可能。另一方面,假性室隔瘤的形成有赖于三尖瓣的参与,如果有过多的三尖瓣组织参与形室隔瘤,则有可能引起三尖瓣返流等不良并发症。
不可自愈的先心病不可存侥幸心理
对于不在能够自愈类型之列的其他简单先心病,宝宝家属不应心存侥幸心理,一味拖延,期望有奇迹发生。
以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为例,此种先心自愈的几率非常小,且长期存在会波及附近的主动脉瓣,主动脉无冠瓣会脱嵌到室间隔缺损之中,时间如果再久些的话,甚至会进一步引发主动脉关闭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此类室缺应该一旦发现,就要及早手术治疗。
前一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手术治疗方式
后一篇:先心病新诱因 手机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