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心脏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式
(2012-04-12 10:32:04)
标签:
通道动脉导管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心病患儿健康 |
分类: 健康保健 |
婴儿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治疗—— 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由于该时肺不司呼吸功能,来自右心室的肺动脉血经导管进入降主动脉,而左心室的血液则进入升主动 脉,故动脉导管为胚胎时期特殊循环方式所必需。出生后,肺膨胀并承担气体交换功能,肺循环和体循环各司其职,不久导管因废用即自选闭合。如持续不闭合,则 构成病态,称为心脏动脉导管未闭(症)。应施行手术,中断其血流。心脏动脉导管未闭并存于肺血流减少的紫绀型心脏病时,导管是其赖以存活的重要条件,当作 别论。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早期通常无青紫,但剧烈活动或大哭大笑后可能出现青紫,随年龄增长,心脏病变发展到晚期时可能出现青紫。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女性约两倍于男性。约10%的病例并存与其他心血管畸 形。
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常易患肺炎、细菌性心内膜炎,易发生心力衰竭,危险性较大。
婴儿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治疗措施
心脏动脉导管未闭诊断确立后,如无禁忌证(见下述),应择机施行手术,中断导管处血流。近年来,对早产儿因心脏动脉导管未闭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者, 亦多主张手术治疗,而较少采用促导管闭合药物(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治疗,因后者用药剂量难以掌握,量少作用不明显,量大则有副反应,或停药后 导管复通。近十多年来,由德、日等国少数医帅先采用一种经静脉和动脉联合插管法,由导丝自股动脉引入-Teflon海绵栓子,塞入动脉导管内将其塞闭。因 限用于动脉导管腔径较细者,且每有操作失败或导致血管副损伤,故未能推广应用。
动脉导管闭合手术,一般在学龄前施行为宜。如分流量较大、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症状较严重,则应提早手术。年龄过大、发生肺动脉高压后,手术危险性增大,且疗效差。患细菌性动脉内膜炎时,暂缓手术,但若药物控制感染不力,仍应争取手术,术后继续药疗,感染常很快得以控制。
心脏动脉导管未闭心脏外科手术较简单,一般采用左胸外侧切口,对动脉导管进行结扎或切断缝合,因为手术不会用到体外循环,因此是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 手术,所以并发症少,恢复亦快。一些因粗大动脉导管而导致的反复肺炎、严重心衰的患儿术后很快得以控制病情,从而挽救了婴儿生命。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手术禁忌证。1.并患肺血流减少的紫绀型心血管畸形者,导致紫绀的病变不能同期得到纠治时。2.静止时或轻度活动后出现趾 端紫绀,或已出现杵状趾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心脏动脉导管未闭的杂音已消失,代之以肺动脉高压所致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 (GrahamSteell杂音)者。4.体(股)动脉血氧测定,静止状态血氧饱和度低于95%或活动后低于90%者。5.超声多普勒检查,示导管处呈逆 向(右至左)分流,或双向分流以右至左为主者。6.右心导管检查,测算肺总阻力已超过10Wood单位者。
对肺动脉高压已达临界水平的病例,手术中在闭合导管操作之前,应作导管阻断试验,如在15分钟的阻断期内血压及心电图无显着改变,再完成闭合导管手术,否则应放弃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