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与自然病程

(2012-01-11 15:35:15)
标签:

心尖区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患儿

心脏功能

手术治疗

健康

分类: 小儿心脏病

摘要:室缺缺损直径大小、心内分流量多少和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决定了临床表现的轻重。小的室间隔缺损无任何症状,多是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经超声检查发 现室缺。部分患儿可有多汗、心率偏快等表现。


中等大小的室间隔缺损常有多汗、心动过速、活动量受限、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分流量大的患儿在心尖区有舒张期杂 音、P2亢进、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区有舒张期杂音。大量心内分流的室间隔缺损常有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心衰和肺炎等临床表现。大龄患儿 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则可出现活动后气促、紫绀等晚期症状。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II-III级或III级以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部分患儿可扪及局限性 收缩期震颤。

室间隔缺损诊断:

室间隔缺损是简单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一般依据体征和心脏超声检查即可明确诊断。结合心电图、X线平片等常规检查,可以与其他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相 鉴别。临床上重要的是在诊断室间隔缺损的同时,对可能存在的合并畸形如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瓣脱垂及关闭不全、肺动脉狭窄等,在术前应明确诊 断。

室间隔缺损自然病程:

单纯室间隔缺损自愈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婴儿期。追踪资料表明,多数膜周部小室间隔缺损到1岁时可自行闭合,在随后的幼儿及学龄前期内仍有部分患儿自愈,进入学龄期后则难以自愈。随年龄增长,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和关闭不全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

一般认为小的室间隔缺损不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全身健康和寿命,中量以上分流的室间隔缺损,婴幼儿期内易有呼吸道感染和心衰,儿童阶段病程相对稳 定,若无外科治疗,进入青少年期后,多将发展成器质性肺动脉高压,最终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此外,在室间隔缺损的基础上发生心内膜炎,也是人们关注的问 题,尽管其发病率不高。瑞士奶酪形缺损的患儿,生后即因大量左向右分流而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心衰,如不尽早做肺动脉环缩术,一般难以生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