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书笔记摘抄(三)
(2016-03-11 10:59:04)
标签:
教育反思文化 |
分类: 读书心得 |
《爱弥儿》读书笔记摘抄(三)
在我看来,身体上的痛苦如痛风症,不会使一个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只有心理上的痛苦,才会使一个人悲观绝望。
对于儿童的种种命运,我们内心充满同情。但实际上,我们最该同情的是我们自己,生活中的一切灾难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要想保持孩子的天性,我们应该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努力。从他刚来到这个世界到他长大成人,我们都不能放弃这种努力,否则我们绝不可能取得成功。
如果说母亲是孩子的保姆的话,那父亲就是孩子的老师。父亲虽然能力有限,但却很热情。父亲的热情足以弥补其能力的不足,而那些老师就算能力再强,如果没有教育孩子的热情也是无益的。
如果只是生养孩子,那父亲只完成了其三分之一的责任。对于人类来说,父亲有生养孩子的责任;对于社会来说,父亲有培养社会人的责任;对于国家来说,父亲有早就公民的责任。
贫困、工作、舆论或者其他任何理由都不是借口,我们必须无条件地履行以上这三种责任。各位读者请听我一句,一个人不管有多么重要的事情缠身,都应当把如此神圣的职责摆在第一位,否则的话,他将为他的错误付出代价,并且永远不会有人给他安慰。
在他这种人(指的是花钱雇人帮他照顾自己孩子的富翁。)眼中,金钱是万能的,可他不知道再多的钱不能给孩子买来一个好父亲。且不说是一个好老师,雇来的人充其量也就是个奴仆。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奴仆来看管,那这个孩子迟早也会沦为一个奴仆。
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师绝不可以是一个别雇来的人。老师这个职业如此高尚,那些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本身就不配从事这个职业。
有人会问,“到底由谁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自己。
老师要想教育学生,自己首先必须受过教育;仆人要想侍候主人,自己首先必须要受过培训。一个连自己都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能指望他把孩子们教育成什么样?这样的人太少了,我不知道能不能找到。
我相信,一个父亲如果能真正意识到一个好老师的价值的话,他就不会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去培养,而是自己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