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案例剖析和建议
(2014-11-27 12:25:43)
标签:
育儿 |
分类: 教育案例剖析 |
《换位思考》案例剖析和建议
济源市实验中学
【案例剖析】
在看了樊静老师的案例后,其实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她采用了先期的肯定了他身上的优点并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 我改进,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在老师毫无进展的情况下,老师采用了给他爸爸打电话,还当全班同学的面狠狠批评了他。这一次的表面效果是有了,我发现他上课能安静听课了,但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神采,也不举手回答问题了,课间也少了他的欢声笑语。似乎在小心翼翼的扮演着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眼神中却流露着明显的消沉和不满。这种效果的出现似乎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希望看到的,学生课堂不乱,教师安静了。但是樊静老师却发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孩子身上的“个性”没了,这不是“育人”的成功,只能叫“管理”的成功。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管理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因此,樊静老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于是樊静让他体验当老师在那么多人的面前被一个学生顶撞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又让他做值日班长体会作为老师每天要管理那么多的学生会多辛苦,难免脾气会躁一些,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尊重的,只要我们互相体谅,其实就可以相处的很愉快的,经过不断的疏导和换位体会,让学生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并诚恳地向老师道歉。这一次体验式教育终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从心里开始改变自己。但是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不是一触而就的,需要不断的关注、激励和教育。樊静老师在后期的教育也是不间断的进行着。
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为了让学生自己管自己。因此,在教育中,教育者必须要有一颗“学生的心”,这不仅是教育思想,更是教育行动,其核心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考虑。”他的换位思考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就是希望老师能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心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并能够用学生的眼光来分析教学,调整教育教学。
【案例建议】
换位思考通俗易懂,使用中却有不少技巧,运用得当,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正确地进行换位思考,应注意以下几点:
1、“换位思考”只宜律己,不宜律他
作为一名班主任,只能要求自己换位思考,为学生着想,而不能要求学生为班主任着想;如果学生善于换位思考,则是我们做班主任的荣幸,班级管理也不会出乱子。
换位思考在管理中强调重视人情,在默默中做到的效果,要强于先讲出来再付诸行动。如果在实际中做到,学生会非常感动,也有利于班级管理的规范;
换位思考实质上是人本管理的表现,更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通过潜移默化而非规章制度,来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因此,应当形成一种氛围,深人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