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与中医(五十九)

(2017-08-27 14:05:14)
标签:

健康

教育

文化

杂谈

中医

分类: 文化与中医

止一为正,读《正气歌》,还有《孟子》直接感受到,这是从正面解读正。

《大学》有一段从四不正来叙述正。

“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生气的时候不正,恐惧的时候不正,沾沾自喜的时候不正,有所忧虑的时候不正,当一个人没有好好驾驭自己性情的时候那就不是正的时候。

从中医角度来看,更可以直接看到心志不舒带来的病和家庭问题,生活到处都可以求证。

跟着下一句修身齐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落脚点就在修身齐家。

身心健康否?安居乐业否?

就这么简单,如果要我看一个人的修养,我们就看这个,这个实在。治国平天下范围大,没有体会就不乱说了。

《大学》三纲八目,都是读书明理行而知之的功夫,这个可能是我们强调又强调的事。

跟做任何事情一样 ,全心全意持之以恒去行,慢慢印证在身心,一步有一步的验效,这条路没有成功和失败之说,只是我们能走到那里的问题。

生活就是考验,跟自己每个情绪和执念打交道,跟周围琐碎的人事打交道,没有高大上的想法,高大上的想法可能只是我们的想象。

《大学》还有一段话: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止、定、静、安、虑和得,这是功夫的境界。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本义是脚的意思,那么知止,一个理解为行走,知而后行可以称为知止。后来止的含义引申停住,那么知止就类似佛道持戒的意味了,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知道什么时候干什么事。这就如遵守交通规则一样,熟悉了规则路也就畅通了。

《道德经》“知足常乐,知止不殆”, 前一句我们比较熟悉,后一句比较陌生,知止就不危险。

止的味道,还不止于在规则,还有守本分的味道。

《大学》解释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有一本书叫《止学》,隋朝大儒文中子所作,讲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在什么地方停下来的学问。

“欲无止也,其心堪制。惑无尽也,其行乃解。”

欲望无休无止,调心可以制伏,疑惑无尽无边,践行可以解除。水满则溢,月圆则缺,凡事适可而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